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历年真题 > 教育学 > 语文教学论 >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教学论真题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教学论真题

2012-03-16 14:09:37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先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来解释“语文”的人是

A.叶圣陶  B.吕叔湘

C.张志公  D.夏丏尊

2.下面不属于经学教材“四书”的一项是

A.《大学》  B.《尚书》

C.《论语》  D.《孟子》

3.下面不属于自读课型教学过程的一项是

A.教师向学生布置自读任务,出好思考题和作业题

B.指导学生完成自读任务

C.检查自读效果

D.引导学生总结自读经验

4.从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天山景物记》  B.《记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记念》  D.《最后一次演讲》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唐文”时期,到“汉文”时期,再到“中国语文”时期,最后到“中文”时期。

B.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汉文”时期,到“唐文”时期,再到“中国语文”时期,最后到“中文”时期。

C.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唐文”时期,到“汉文”时期,再到“中文”时期,最后到“中国语文”时期。

D.香港中文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汉文”时期,到“唐文”时期,再到“中文”时期,最后到“中国语文”时期。

6.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三、百、千”是指

A.《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B.《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C.《三字经》、《百字经》、《千家诗》  D.《三字经》、《百字经》、《千字文》

7.从对所供材料的处理方式划分作文题型主要有

A.单纯命题作文、供料命题作文、供料自由作文

B.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C.缩写型、改写型、扩写型、续写型

D.概念型、关系型、论点型、对比型

8.从语文学科教育系统的构成因素看,与语文教育对象直接联系的教育因素主要是

A.语文教育目标、语文课程、语文教法

B.课内外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育评估

C.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语文教育评估

B.课内外语文教育、语文教材、语文教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9.我国从先秦开始便有独立的语文学科,学习语文的活动源远流长。

10.语文课程标准又称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育领域具有权威性、法规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文件。

11.汉字的识音辨义主要靠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来实现,形体辨认主要靠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来完成。

12.古代汉语知识教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汉语拼音知识、汉字基础知识、标点符号知识、常见文言虚词、实词及其文言句式和翻译。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审美感知能力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由审美感觉上升为________的能力。

14.在教育观念上,从智能中心转向________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15.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具有________和选择性的结构特点。

16.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具有四大重要特征,即:________、范围普遍性、________、实施可行性。

17.从教育评价的目的而言,语文考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8.语文听说活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抢答,________,朗诵和________。

19.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生动性,而且还需要具备其特殊的________。

20.根据功能和特点,现代化语文教育媒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________,声学媒体(音响媒体),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认读能力

22.作文批改

23.思维力

24.辩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5.举例说明说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26.举例说明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

六、教学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师:昨天听了同学们的初读交流,很受启发。今天我们从“不”字入手来解读文本。请大家浏览课文,“我”对珍珠鸟有哪些“不”呢,请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着“不”。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师:看来,作者对珍珠鸟的原则是“不看、不管、不扰”。作者说是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真是只有信赖吗?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创造美好境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生:从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关爱鸟儿。

师:“刻意”一词有意思!请继续说。

生:我觉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线,让鸟儿自然发展,自由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员,鸟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我认为这些“不”是作者给予珍珠鸟的自由,他爱护鸟儿,更尊重鸟儿,所以就让鸟儿自由自在地生长和玩耍。

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畏惧人和与人友好相处。这三个“不”消除了鸟儿的畏惧感,让小鸟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们都说小鸟依人,就是文中的这种境界吧。

师:人爱鸟有多种表现啊,可以抚摸它的毛,殷勤地喂它食物,和它一起玩,为它放音乐等等,作者是这样爱珍珠鸟的吗?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绪不外露,一直很安静,这就可以激发小鸟的好奇心,让它自然而然接近人,最后让它发现人这个庞然大物原来这么温柔可亲。

师:原来这是人的一种策略啊!(众笑)这个策略好不好呢?

生:这个策略很好。因为这表明了作者对鸟儿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地去关注它、看它、管理它,其实作者是刻意地这样做的。

师:哦,大家听懂了吗?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认为这三个“不”表明作者是了解鸟的,因为鸟和猫狗不一样,猫狗是渴望亲近人的,但鸟怕人几乎是天性,因为了解,所以作者才会有三个“不”的表现。

师:哦,这样做是对鸟性的一种了解和尊重,说得真好!

生:对,鸟其实是不需要人类的爱慕和欣赏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让鸟快快乐乐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这是把鸟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鸟当玩具宠物,不刻意干扰鸟的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中,我看出了作者很善于和动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鸟合一,不是和鸟儿融为一体,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声)

师:说得太好了!人鸟合一并不是最好的状态,那么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生:保持一定距离,给它自由空间,让它自己去发展,它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就要求它做什么。作者和小鸟之间因为保持了距离,所以也就有了和谐和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作者行为中的这些“不”敦促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深刻的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像你们的成长,小时候你们需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需要亲密的爱抚呵护。但是现在呢,你们长成小大人了,你们渴望和大人拉开距离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了。爸爸妈妈如果过多干涉你们的生活,那在你们的眼里就不是爱了。所以,了解这一点的爸爸妈妈就会适度地保持和你们的距离,让你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种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爱!爱它,就尊重它!爱它,就信任它!爱它,就给它自由!爱它,就要有信念远远地欣赏它而不干扰它。距离能够产生美,距离也能够升华爱,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人和鸟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鸟》中的美好的境界,更来自于作者对人鸟之间的距离的艺术性地不露痕迹的保持。距离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鸟之间的距离。这其中的关于爱的奥秘真是意味深长的。

问题:

27.根据实录的内容,为该教师设计两个教学目标。(4分)

28.该教师的课堂评价有什么特点?(4分)

29.为实录写一段评析性文字。(7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