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管理类 >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2018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高频考点六

2018-03-30 16:01:0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三章  劳动统计 (二)  

11 年失业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失业的发生与持续对社会及失业者个人的平均伤害程度。

公式:p65

12 人口就业率,反映劳动年龄人口(即劳动力资源)中就业人员的比重。

公式:p65

13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发生的原因。

答:(1) 供需不协调。劳动力过多而经济发展较慢,经济规模较小,吸纳劳动力有限;或劳动力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结构不合理。即劳动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形成了结构性失业。

(3)观念需更新。不少劳动者择业意识强,但专选劳动条件好、工资待遇高或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或职业,而那些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或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或单位则无人问津,形成了部分单位“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 “有业不就”的问题。

(4)信息不灵通。我国地域广阔,但信息和交通运输条件差,形成有的地区劳动力富余,而有的地方劳动力又紧缺的并存现象。

(5)技术进步快。大量新技术的采用,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人代替了自然人,也会增加失业人员。

(6)市场机制不健全,劳动力不能及时有效流动。

14 就业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

公式:p67

15 就业弹性和就业吸纳力水平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下是稳定的,反映了经济发展与就业的一种客观联系,两者成正比关系。

16 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

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

(1) 我国经济正在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为内涵扩大再生产。

(2)国有企业在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路子,减员下岗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不讲经济效率而过分吸收的劳动力。

(3)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以预期我国的就业弹性将会有所回升,并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17 劳动力变动可分为增减变动和流动两类。

18 劳动力的增减变动按增减性质可分为自然增减和机械增减,自然增减是指因自然规律使劳动力总量发生增减变化;机械增减是指因人为原因出现的增减。

公式:p69

19 劳动力流动分析:劳动力流动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之分。广义的劳动力流动包括劳动力在所有特征上的变化,即可称他们发生了流动-即职业流动、职务流动、年龄流动、学历流动等等,此时的流动与变动是近义词。狭义的劳动力流动则仅指劳动力在空间区域间的流动,即劳动力在地区间和单位间的流动。

20 简述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流量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

答:(1) 从区域流动看,劳动力是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2)从城乡流动看,劳动力是从农村流入城市。

(3)从产业流动看,劳动力是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主要是流向第三产业。

(4)从单位间的流动来看,劳动力主要是从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流向私营、个体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单位。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