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影视文学

2018年自考影视文学章节考试重点:第二章(1)

2018-03-14 14:45:4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二章 影视文学基本特征

第一节 影视艺术概说

一、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解

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综合艺术,这一点是它区别于其他古老艺术的最明显的特征。在影视艺术的诸多特性中,最不容置疑的也首先是它的综合性。而具体地说,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综合吸取了各门艺术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华,从而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方面不断地给人以崭新的审美感受。

(一)影视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借助于现代工业提供的光、电、声、化等魔力,电影和电视才得以把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荧屏之上,实现对现实生活和人类自我的最逼真的反观。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电影和电视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电影中画面先于声音问世,单是为了这活动画面的诞生,众多科学家就已耗费了六十余年的心血。而在长达三十余年的默片时期,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憾,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科技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才使这个“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口说了话,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诞生于电影之后的电视,同样依赖于科技的支持。科学家的探索与艺术家的探索一样永无止境,画面由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声音由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音响,技术由只能拍摄实景到创造超现实的逼真效果,这无不生动说明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是影视艺术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亦成为影视艺术有别于其他古老艺术的特质。

此外,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观念的衍变。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真实而朴素地捕捉生活瞬间的美学追求。总之,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影视艺术越来越“自由”地接近自己的理想,其影响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影视艺术是时、空结合的艺术

艺术有各种样式形态,由于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不同,艺术形态学家往往将艺术分为各种样式类别,进行研究。下面简单列举三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如果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那么可以将艺术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间——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等,这类艺术形象要在一定的时间流程中展开和完成,不具备空间的具体性。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它们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以静止凝固的状态诉诸人们的感官。时间——空间艺术则包括舞蹈、戏剧和影视,它们既存在于具体的空间,又在一定的时间流程里展开,构成因素是多维的。尤其影视艺术是一种极为复杂、多变的时空复合体。

如果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艺术则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像艺术三类。视觉艺术有绘画、雕塑建筑等,听觉艺术有音乐,想像艺术主要是文学。而戏剧、影视乏术等则是视听综合艺术。

而如果根据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来进行分类,艺术又可以么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静态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动态艺术它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

而我们说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它的时空综合性和视听综合性,或者说是影视艺术综合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诸多因素,而成为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和视听综合艺术,其研究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

影视则兼有时问艺术(文学)和空间艺术(绘画)的长处。电影电视以镜头画面去构成银幕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具有视觉形象的确定性;同时,又通过运动的方式、组接起来的画面去表现事件的全过程或者塑造一个完整的形象。总之,影视把文学从时间的发展中去描写生活的能力和绘画从空间去展现生活的能力结合起来,成为一门时空结合的艺术,这样,艺术家们就不仅可以依靠时间的元素,让人物“活生生”地运动于时间的进程之中,通过情节的发展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情感、命运,他还可以借助造型的丰富表现力,把情节线上的每一个空间画面具体细致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时空结合的魅力就在于此了。

而现实时空在影片中有时也会被拉长或延伸。延长时间的手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高速摄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镜头;一是多方位、多视点、多景别地拍摄同一事物,再加以剪辑。第一种方法比较好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最突出的例子便是苏联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拍摄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著名段落“敖德萨阶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别拍摄的镜头反复连接,延长了屠杀时间,使得它比实际时间要长得多;同时也扩大了空间,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仿佛总也走不完。而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变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和渲染反动军队的残暴,是为了情绪的积累和推进,是为了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这里所讲的时空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影视作品的具体段落而言的,而整部作品的结构形式与时空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时空结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影视作品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大类。所谓“时空顺序式结构”,就是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向前推进的一种结构样式。这是中国电影最常用的“戏剧式结构”,通过单线叙事逐步由开端、发展一直叙述到高潮、结局。而所谓“时空交错式结构”的作品,是把故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结构成的一种样式。例如在法国影片《广岛之恋》里,其中大部分篇幅是作为女主人公的回忆来表现的,因此,整部影片由女主人公向日本建筑师诉说她过去的遭遇的现实动作,和她回忆14年前与一名德国土兵相爱,而受尽折磨痛苦的那段生活,一纵一横地交织起来,形成了时空交错式结构的形式。不难发现,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叙事的魅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充分地展示心理活动。

(三)影视艺术是视听综合艺术

影视作品所传达的艺术信息的丰富性,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

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人声、音响和音乐,这些因素在参与塑造银幕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情感情绪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影视首先是视觉艺术,听觉因素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必须和视觉因素恰当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影视艺术作里,声音和画面往往并不是简单的相加。

我们知道,在有声电影的初期,影片中出现的画面和声音是“合一”的,即声画同步,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发出的。毫无疑问,这是声画结合最基本的形式,形象赋予声音以可见性,声音使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从而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而声画同步并不等于说声音就一定是完全真实的,它仍然可以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再创造,比如在一些常规的恐怖片或者侦探片里,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空旷的走廊或狭窄的小屋里,一双脚缓缓向前移动,而与画面同步的脚步声往往是扩大和夸张了的,用来渲染主人公紧张的心情和恐怖的气氛。

声回分离则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即声音和发出声音的人或物不在同一个画面内。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其直接结果,自然是突出了声音的作用,增强了声音的造型力量,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相对独立的声音还可以打破画框的界限,扩展画面的空间表达,如影片《青春之歌》中,白莉萍与林道静到耳房劝慰崔秀玉时,画外传来正房里那震颤人心的《流亡曲》,悲愤、绝望的喊声以及砸酒杯的声音。这一效果不仅加强了耳房这场戏的气氛,而且暗示出画外正房这一空间,从而打破了画框的局限,扩展了画面的空间。

而充分发挥声音的艺术功用,不仅能够扩展影视艺术刻画空间的能力,还能够构成影片新的时间内涵。

最后,我们讲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这个概念是针对画面与声音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关系而言的。而我们之前所说的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则是针对声画存在方式而言的。那么,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与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声画对位的结果,是产生了某种声画原来各自并不具备的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比如苏联影片《保尔.柯察金》,画面上保尔骑着战马,挥舞着军刀,在炮火中冲锋陷阵,画外传来他的声音,是他写给母亲的信:“我们生活得很好,所以你用不着为你的儿子担心,你自己舒舒服服地生活吧。”战斗的勇气和深沉的情意,声画强烈的对比使观众的情感倍受震撼。

二、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

简单地说,影视艺术就是一种以镜头为“语言”,按照蒙太奇方法组成的、声画结合的综合艺术。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蒙太奇则是影视艺术的基本思维和基本结构方式。

(一)影视画面的创造

影视画面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电影)或磁带(电视)上,最后在银幕(电影)或屏幕(电视)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所以说,作为影视艺术最基本要素的影视画面,它担负了造型、叙事、表意、风格塑造等多重使命。无论对于影视编剧、导演还是鉴赏者而言,了解影视画面的基本表现手法都是创作和理解整个影视作品的重要前提。下面,我们就将从镜头的运用和空间造型两方面谈谈影视画面的创造。

首先来看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像)机的镜头拍摄下来的,因而镜头的运用对画面有着直接的影响。镜头运用除了技术性区别以外,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4个元素:景别、焦距、角度、运动。

1.景别

景别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怎样取景,具体指处理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而引导观众注意力的镜头运作方式。在镜头所处理的空间关系中,主要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景别通常使以人与环境的关系区别为以下几种:

远景——指远距离拍摄形成的展示大环境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有时也借助人与环境在体积上的悬殊比例来暗示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

全景——指能够摄入人像全身的镜头。由于观众既可看清人物,又可以看清环境,所以全景镜头常用来表现空间关系和人物的动作行为。

中景——指人物超过半身(膝盖以上)的近距离镜头。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增大,环境往往只能突出其中一小部分。

近景——指人物的半身(胸部以上)镜头。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环境基本被忽略,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变化。

特写——指人物的脸部,或人物、物体某个局部的镜头。用来吸引观众注意细节,或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2.焦距

影视影像是通过镜头的光学作用而被胶片或磁带记录下来的。从镜头外射进的平行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聚合成一点,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焦距的长短和使用的光学透镜有直接关系,它决定了镜头的视野、景深、透视关系等,使影视影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人们通常将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称为标准镜头、短焦镜头和长焦镜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为40一50毫米的镜头。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于人眼的正常感受,其影像效果更强调对现实物像的还原。

短焦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可以拍摄出视野广阔的景物的镜头。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视野要比人眼所见的宽广,拍摄对象被横向扩张,近景有明显的变形感,同时画面景深也加大,前景和后景体积对比鲜明,因此彼此之间的距离被夸大,造成深远的纵深感。这种镜头有利于表现横向上宏伟壮观的场面,和在感觉上加快被摄物体纵向运动的速度。

长焦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的镜头。该镜头视野小,景深也小,它能放大远处景物的尺寸,压缩纵深感知,使纵向运动看起来变得迟缓,造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3.角度

角度指摄影机与被拍人、物的水平夹角。拍摄角度不同,所得影像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不同。

主要有以下三种镜头角度:

平视镜头——指摄影机在与被摄对象处于同拍摄的镜头。这种角度接近常人视线的感受。水平线上时所拍摄的镜头。这种角度接近常人视线的感受。

俯视镜头——指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的镜头。这种角度拍摄出来的影像,能有一种俯瞰效果、间离效果或某种意义上的变形效果。

仰视镜头——指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往上拍的镜头。这种镜头可以夸大物像的体积,以产生高大、威严等效果。也可以用来模拟小孩看世界的视角。

4.运动

镜头相对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称为运动镜头。有了它,拍

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灵动和富有表现力。

运动镜头包括推、拉、摇、移、跟五种基本形式,其他运动方式则是对这些形式的组合和变化。

推——指镜头逐渐接近被摄物体的运动。常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视觉的冲击效果。

拉——指镜头逐渐远离被摄物体的运动。随着视野的扩大,被摄体周围的环境得到强化,而画面中心相对淡化,细节变得模糊。

摇——指摄影机固定,而镜头借助三角架作出上下、左右或旋转运动。摇镜头经常被用来模仿人的眼睛观察环境或者逡巡被摄物体。

移——指摄影机拍摄时所作出的左右、上下运动。移动镜头可以扩展画面的空间容量,造成画面构图的变化,也经常被用来表现强烈的运动效果。

跟——指摄影机镜头与运动着的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纵向运动。这种镜头可以在运动中跟踪被摄物体,使观众能够细致地观察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及其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与被摄体一起体验强烈的穿越空间的感觉。

推、拉、摇、移、跟是运动镜头五种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的自由结合,以及借助于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手段,又发展出许多变化的运动镜头,如升降镜头、跟推、跟拉等等。

在我们了解了镜头的运用之后,再来看看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

画面是影视艺术叙事的基本手段,而影视画面除具备一种运动的时间感之外,同时还具有造型的空间感。所谓造型,是指在特定视点上,通过光影、色彩、构图等空间元素来塑造和强化视觉形象,完成叙事和表意的功能。如果说镜头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过程,那么,造型则是指影视画面创造的成果。

影视艺术的造型一般是通过摄影造型(取景、光线、色彩等)、美术造型(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和演员造型来共同完成的。在这里,我们来重点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三种造型元素:构图、光与色。

综上所述,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根据剧情内容的需要以及作者的艺术构想,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声音仅仅是画面的注释而已;有时,声音又介入剧情之中;有时,声音起一种补充或渲染的作用;有时,声音又和画面构成对位的关系,在二者的冲突中产生信息的增值……总之,我们要牢牢记住,影视艺术是视听综合的艺术,创作者积极调动视觉的和听觉的因素,是充分重视电影本性的表现。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