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历年真题 > 法学类 > 犯罪学 >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2011-11-16 17:53: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A.犯罪观 B.不良的社会风气

C.私有制 D.法律严重滞后

18.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文化冲突类型是( )

A.审美观冲突 B.经营方式冲突

C.生活习惯冲突 D.行为规范冲突

19.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导致易形成犯罪行为的( )

A.不良气质 B.不良体质

C.不良体格 D.不良人格

20.个人对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规范意识 D.自我意识

21.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身体、物质、精神损失以及所引发的反应被称为( )

A.被害现象 B.被害后果

C.被害形式 D.被害原因

22.犯罪心理学发现,犯罪动机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明确的( )

A.内部冲突性 B.控制性

C.目标指向性 D.自我意识性

23.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 )

A.系统性原理 B.可知性原理

C.可控性原理 D.连续性原理

24.在犯罪预测的诸方法中,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的是( )

A.个人经验判断法 B.集体经验判断法

C.专家调查法 D.综合调查法

25.犯罪预防体系及措施针对的是( )

A.犯罪人 B.犯罪行为

C.犯罪现象 D.犯罪原因

26.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 )

A.保护性预防 B.疏导性预防

C.堵塞性预防 D.控制性预防

27.下列诸项中,属于三级预防理论中第一层次的预防措施是( )

A.通过环境设计堵塞漏洞 B.制定避免学生逃学计划

C.严密监控缓刑者 D.提高警察的反应速度

28.在犯罪易发区或多发区,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采用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措施被称为( )

A.心理预防 B.社会预防

C.专业预防 D.情境预防

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B.目标加固

C.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 D.贵重物品标刻

3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社会帮教骨干力量的是( )

A.社区民警 B.帮教对象的朋友

C.狱警 D.村委会治保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诸项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之观点的有( )

A.起伏律 B.天生犯罪人论

C.犯罪饱和法则 D.自然犯罪观

E.自由意志论

32.菲利的代表作品有( )

A.《刑罚原理》 B.《犯罪社会学》

C.《刑法学原理》 D.《犯罪学》

E.《社会主义与犯罪》

33.下列关于犯罪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引起犯罪增多

B.犯罪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C.在中世纪的欧洲,侵犯宗教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犯罪

D.犯罪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

E.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

34.下列关于模仿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模仿论是萨瑟兰提出来的

B.模仿过程中,人们接触愈密切就愈可能相互模仿

C.模仿是指人按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

D.媒体的暴力镜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模仿,进而容易产生暴力犯罪

E.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是后天受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先天决定的

35.下列关于犯罪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重新犯罪人就是累犯

B.《犯罪人论》是龙勃罗梭的代表作

C.犯罪人分类与刑事责任个别化有关

D.变态人格者实施犯罪一般都具有预谋性和计划性

E.女性犯罪人多实施非暴力性的卖淫、诈骗、杀婴等犯罪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原因学

37.社会调查法

38.有责性被害人

39.代际转换

40.技防

41.社会整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学的作用。

43.简述挫折—攻击理论及其对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

44.简述潜在被害人的特点及其在犯罪行为发生中的作用。

45.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论古典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47.试用标签理论分析标签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