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历年真题 > 法学类 > 犯罪学 >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2007-11-21 17:53: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真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 )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防止重新犯罪 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 )

A.制度落实 B.场所落实

C.工作落实 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 )

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 )

A.被害援助 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

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 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

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

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 )

A.社会保障感 B.社会安全感

C.社会恐惧感 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 )

A.观察活动 B.认识活动

C.调查活动 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 )

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

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

A.人生经历的不同 B.人格特征的不同

C.生理特征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 )

A.潜在的犯罪人 B.适宜的作案目标

C.存在冲突的家庭 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 )

A.性格 B.情绪

C.需要 D.动机

12.动机由( )

A.需要转化而来 B.认识转化而来

C.行为转化而来 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

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 )

A.纵向文化冲突 B.横向文化冲突

C.物质文化冲突 D.同质文化冲突

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 )

A.必然联系 B.非必然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 )

A.生物作用论 B.经济决定论

C.文化冲突论 D.综合作用论

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 )

A.不是平行的 B.不是等同的

C.不是对应的 D.不是相关的

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 )

A.助推作用 B.阻碍作用

C.调节作用 D.终止作用

18.拟制的犯罪人即( )

A.犯罪团伙 B.法人犯罪人

C.犯罪集团 D.犯罪组织

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

A.破案率 B.立案率

C.犯罪率 D.报案率

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 )

A.1950年 B.1963年

C.1969年 D.1983年

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 )

A.杀人 B.抢劫

C.投毒 D.诈骗

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 )

A.西南内陆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文献研究 D.统计研究

24.犯罪研究应坚持( )

A.客观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 D.人性化原则

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自由意志论 D.天生犯罪人论

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 )

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 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

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 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 )

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 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

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 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 )

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 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 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

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C.法学的研究方法 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 )

A.刑罚个别化 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

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 D.奖励美德

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 )

A.悖逆性 B.文化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 )

A.外部条件 B.内部条件

C.客观条件 D.主观条件

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

A.杀人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重婚罪

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 )

A.常规性犯罪增加 B.反革命案件增加

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 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

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预防

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8.文化

39.李斯特

40.观察法

41.群体性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

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

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