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农学类 > 课程设计与评价 > 2018年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章节习题:第二章

2018年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章节习题:第二章

2018-04-27 17:19:5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简答题
点击查看答案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1.简述课程设计的五种基本取向。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正是建立在这二者的基础之上,故而学术理性主义的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坚持以培养有理性、有智慧的个体,促进智慧的发展为目标;其学习的内容也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去的、经典性的学科内容;方法上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 认知过程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要素主义和认知主义。基于以上二者的理论,认知过程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目标是促进个体的智力发展,培养有学习能力的拥有专业化的人;在学习内容上也是强调各门学科的程序性的知识,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方法上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完整性,关注学生的探究特征;对这种取向的评价是关注标准化、专业性、优等生。 人本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进步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基于以上三者的理论,人本主义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培养目标是为促进民主的社会生活而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经验;在内容上关注个体经验、兴趣与需要,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激励;对这种取向的评价是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关注过程,关注平等,但对学科知识重视不够。 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进步主义和改造主义。基于以上二者的理论,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在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评价上就有自己的主要特征:其目标就是培养为改善和重建社会、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强烈意识和能力的人;内容上强调科目的内容是综合的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的。倡导的方法有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这种取向强调一般的非专业人员的培养,混合了实践性学科和职业性学科、经典性学科,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技术学取向。其建立的基础是要素主义和行为主义。这种取向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性、有能力的人,强调的学科内容是学术性的学科,使用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化教学等,这种强调通过有效地刺激产生有效的学习结果的取向显得过于的僵硬和机械,是其不足之处。 2.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 一、社会基础。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课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这是教育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这是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学生基础。课程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第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的设置。第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设计。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制约着教材的编制。 三、知识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可以说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知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的量与质的改变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的增长制约着课程内容的更新,科学文化知识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生一代就面临着继承和发展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成果的任务,故而每个时期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结构的演进制约着课程结构的演进。 3.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泰勒是围绕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来阐述他的理论。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在任何课程设计中都必须回答的。这四个问题是:①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④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众多研究者将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四段渐进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 关于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第一,三个来源。一是学生。二是当前的社会生活。三是学科。第二,两个过滤器。①哲学过滤器。②心理过滤器。 关于学习经验的选择,泰勒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的经验;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从实践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须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于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几种结果。 关于学习经验的组织,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 关于结果的评价,泰勒提出了如下步骤:步骤一, 界说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进行清晰地界说是评价的第一步;步骤二,确认评价情境;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评价情境,使其将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步骤三,编制评价工具。 4.试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5.试述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目标模式的设计理论基础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价值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过程模式(the process model)的理论依据可追溯至反理性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及现代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过程模式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行为外塑论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学生智慧和教养与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知识价值观。 (2)设计原理不同。 目标模式的设计原理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详见泰勒原理的设计),而过程模式关于课程设计并没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程序及方案,而主要论证了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一般目标与程序原则 斯腾豪斯借鉴金·拉思(J.D. Rath)选择活动内容的12条标准作为“过程原则”,即课程设计的总要求。 2.课程设计及内容选择的依据。斯腾豪斯认为,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立足于课堂上的现实状况,而并非作逻辑上的判断。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必须立足于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原理及方法的详细分析,从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形式及学科结构中选择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作为课程内容,即不是以预设的学生行为结果为准绳。 3.开放的系统 斯腾豪斯认为,课程领域应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系统。

2018年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章节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1.简述课程设计的五种基本取向。

 

2.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

 

3.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4.试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5.试述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