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新闻事业史 > 2022年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3

2022年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3

2022-05-30 14:48:0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晚年

抗战期间,《申报》数度停刊复刊,历经波折。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图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年12月14日宣布停刊。1938年1月、3月,汉口版、香港版先后复刊,但汉口版不久停刊,香港版也于次年7月停刊。1938年10月10日,《申报》借美商之名在上海租界复刊。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申报再次停刊。一周后,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战后,国民党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1945年12月22日《申报》复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申报》完全被国民党控制。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史泳赓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改变了申报的民营性质。在此基础上,改组董事会,调整报社工作机构,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中共派工作组进入报馆。5月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终刊。5月28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原申报馆原址上出版。

3.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①外报的产生与发展,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815年到1840年的20多年间,外报发展缓慢,寥寥数家中文宗教报刊也只能在境外出版。鸦片战争以后,外报迅速在中国境内扩展,在19世纪40-60年代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外报占据了垄断地位。事实证明,外报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而行的。一些外国人并不讳言他们来华办报的目的。外国人来中国办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准读者对象,即“影响”什么人;然后才是如何去“影响”的问题,即争取中国人心的策略。朝廷和各地方当局的官员与士大夫,这些中国社会的上层人物成了一些外报瞄准的读者对象。直接干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文字也较深些。但有一点是贯彻始终的,那就是在宣传策略上利用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特别是附会儒学,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孔子加耶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来外报的政治面目显露得越清楚。影响:

(1)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以。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书上的:1: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4.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国人办报首先是从对外报的利用开始的。外报以其内容丰富和传播迅速吸引了大量中国读者,但在政治上替外国说话又为中国人所不满。中国人在同外报打交道中,渐渐地对它熟悉起来,甚至开始为自己所用。这种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员与商人,从外报上收集情报,了解政治、军事、商业动向;二是在外报工作的华人,从刊发“替华人说话”的文章到利用外报的条件创办华人主编的中文报纸。前者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外报,后者如王韬、陈蔼廷主编中文报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