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历年真题 > 教育学 > 小学语文教学论 >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真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真题

2007-11-21 17:52:1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 ) 

A.教学观

B.学生观 

C.组织观

D.质量观

2.欣赏书面语言能力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 ) 

A.表达能力

B.想象能力 

C.理解能力

D.感知能力

3.清朝末年随着学堂的兴办,逐步替代“三、百、千、千”识字课本的是( ) 

A.蒙学课本

B.识字课本 

C.教科书

D.韵语课本

4.中年级作文训练的形式是写( ) 

A.句子

B.词语 

C.篇章

D.片段

5.识字教学重点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 ) 

A.教师教学风格出发

B.地方方言的特点出发 

C.汉字的发展出发

D.汉字的特点出发

6.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的是( ) 

A.教科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学挂图

D.字词卡片

7.语文课程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______,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 

A.核心课程

B.隐性课程 

C.研究课程

D.活动课程

8.最早对汉字基本字汇的匡定及其常用性进行研究的人是( ) 

A.鲁迅

B.陈鹤琴 

C.张志公

D.叶圣陶

9.义务教育教材中,作文教学的一组训练项目有“注意积累材料”“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文章要有中心”“按一定的顺序写”等突出了哪一个年段的训练重点(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高年级

D.中高年级

10.观察和思维属于( ) 

A.认识事物的基本功

B.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C.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D.发现问题的基本功

11.把“需”写成“须”、“以”写成“已”,这种错别字类型属于( ) 

A.增减笔画

B.形近相混 

C.结构错乱

D.同音相混

12.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A.兴趣

B.想象 

C.感知

D.思维

13.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是( ) 

A.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维

B.使学生会合理的想象 

C.使学生学会全面仔细地观察

D.使学生学会全面认真的思考

14.阅读能力测评的最主要内容是( ) 

A.读后能理解

B.阅读的速度 

C.认识每一个字

D.读后会复述

15.让小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通过哪种训练实现的?( ) 

A.思想观点

B.政治立场 

C.语言文字

D.汉语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理解自然段包括( ) 

A.会仿写自然段

B.在形式上认识自然段 

C.知道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D.了解自然段的有关知识 

E.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7.识字的工具主要指( ) 

A.汉语拼音

B.识字方法 

C.汉字的基础知识

D.查字典的习惯 

E.查字典的知识

18.1937年——1949年间的国语教科书主要有两类,分别是( ) 

A.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

B.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C.国统区小学国语读本

D.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 

E.最新国文教科书

19.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识字形式有( ) 

A.集中识字

B.随课文分散识字 

C.汉字注音识字

D.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E.韵语识字

20.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 )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方法 

C.爱惜写字用具

D.认真的写字态度 

E.使用毛笔写字

21.阅读技能是指( ) 

A.理解

B.朗读 

C.默读

D.复述 

E.背诵

22.“精读课文”包括( ) 

A.概括中心思想

B.体会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C.认读生字

D.了解课文大意 

E.激发阅读兴趣

23.《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听话训练的总要求是( ) 

A.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

B.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 

C.注意文明礼貌

D.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E.模仿说话者说话

24.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是( ) 

A.采用问答式

B.采用直观教学 

C.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D.提问要有启发性 

E.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

25.识字教学的原则( ) 

A.识字要与音、形、义相结合

B.识字要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C.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

D.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 

E.识字要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26.作文反映真实的生活包括( ) 

A.所做

B.所为 

C.所见

D.所思 

E.所感

27.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全面性是指( ) 

A.内容要全面

B.手段要全面 

C.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D.标准要全面 

E.收集信息要全面

28.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主要包括( ) 

A.语言基本功

B.朗读基本功 

C.气质

D.板书基本功 

E.教态

29.作文能力主要包括( ) 

A.语文能力

B.思想修养 

C.生活体验

D.知识积累 

E.写作习惯

30.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 

A.分析教材的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课堂应变的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 

E.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包括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一般发展和______________。

32.“三、百、千、千”是指《三字经》、______________、《千字文》和《千家诗》。

33.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是读写结合______________。

34.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______________地读。

35.教学评估实质上是对______________的实现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

36.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我国汉代史游所作的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阅读习惯

38.课程

39.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41.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远期目标是什么?

42.简述集中识字的主要特点。

43.如何认识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提出阅读教学目标?

4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作文同学生生活的联系。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的材料,说明阅读教学存在的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区是什么?

1993年我国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在全国抽取8个省对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学习质量调查。8个省共有5万多名小学生参加。整个测试过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具体指导和监测下进行。

下面是四年级阅读部分的一道试题:

伯伯的生活艰苦朴素。房子的水泥地板比较潮湿。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要把房子修理一下,但他一直不同意,总是说:“这房子比延安住的房子好多了。”我到伯伯那里去玩,常见他吃玉米饼、小米饭。有时把大米、小米混在一起煮,叫“金银饭”。伯伯穿得也很朴素。他的内衣、袜子,都是补了又补。伯伯去世后,伯母给我寄来了伯伯生前的一些衣物,其中有一双袜子,听说从1954年一直穿到去世。我拿着这些衣物,半天说不出话来。

①用“”画出能概括这段语意思的句子。

②围绕画线的句子,这段话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叙述的。

评分标准是:最高分,能够围绕“伯伯的生活艰苦朴素”这个中心句,通过阅读理解全段的内容,归纳出从“住的”“吃的”“穿的”三个方面叙述的。如果能写出接近的内容:“房子”“玉米饼”“衣服”,也可以得到合适的分数。结果平均正确率不到60%。有的学生认为,这段话是从“总分总”三个方面来说的,这是由于平时教师过多地使用这类术语,学生就胡乱套用上了。有的学生答,这段话是从“水泥地”“房子”“潮湿”三个方面来说的。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不会把句与句连起来思考、弄清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从而读懂这段话,更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