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三章(3)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疫疠是由疫疠毒所致以肌肤发斑疹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发病急,传变快,临床以壮热,肌肤斑疹,伴有各种出血为特征。
2疟病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疼痛汗出,并休作有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夏秋季节
3正疟是疟疾的一种,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典型表现
4劳疟是疟疾的一种,乃疟疾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耗伤气血而致正虚邪恋,每遇劳而发
5疟母是由于疟疾久发,邪阻日久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淤血痰凝积于左胁下而形成的痞块
6霍乱是感受时行疫疠之邪,邪随饮食侵入人体胃肠,以发热,腹痛不甚,频繁呕吐,泻泄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疫疠病。
7干霍乱系秽浊之邪侵犯人体,引起中焦气机窒塞,上下不通,出现猝然腹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惨,昏愦如迷,头汗如雨,脉沉伏等症状。
8即霍乱,因霍乱吐泻太甚而致阴津大量耗伤,筋脉失于濡养,而引起手足肌肉痉挛转筋,故称之。
9即干霍乱,系秽浊之邪气侵犯人体,引起中焦气机窒塞,上下不通,出现猝然腹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惨,昏愦如迷,头汗如雨,脉象沉伏等。因其腹中绞痛明显,故称之。
10即霍乱。因霍乱剧烈吐泻,阴津亏耗,而出现目眶下陷,皮肤松弛,甚至指螺干瘪,故称之。
二填空题
1隋巢远方诸病源候论
2阳明热毒太阴风热
3人体正气强弱邪气盛衰
4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5鼻衄齿衄尿血
6神农本草经
7按蚊夏秋
8小柴胡汤白虎加桂枝汤蒿芩清胆汤厚朴草果汤柴胡桂姜汤
9气血亏耗正虚邪恋血淤痰凝
10疟邪与卫气的离合
11疫疠之邪饮食不慎
12清浊相干升降逆乱
13起病急骤腹不甚痛吐泻交作次数频繁有强烈传染性
14大量津液亡失筋脉失于濡养
15清热化湿芳香化浊蚕矢汤燃照汤芳香化湿温中散寒藿香正气散附子理中丸
三填空题
四判断题
1错2对3错4惨5对6错7错8对9错10错
五问答题
1斑疹为邪在阳明而发,一般认为是邪透外达之象。但发斑毕竟是热毒炽盛所致,所以不可一概认为发斑即为邪毒降解,而应根据发斑的形态,色泽并参照全身情况来判断斑疹之顺逆,判断病情及预后,一般斑疹色泽红活茬茶润,松浮色鲜,酒于皮面,分布稀疏均匀,疹透热退神清者多为顺证;斑疹紫黑晦暗,眼脚紧束,分布稠密,甚则触合成片,疹透身热不退,或晡出即隐,神志昏谵者多为逆证。同时也应对斑疹动态观察,随斑疹的变化推断邪正消长及病机进退。如斑疹色泽由红变黑,形态由松散变紧束有根,分布由稀疏朗润转为融会成片等都是热毒渐深,病情转笃之征象。反之则为病情减轻之象。
2发病多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以夏秋季节多见,间日疟全国各地均有,瘴疟以岭南及我国西南多见。
有其典型症状;依次出现寒战,高热,汗出,热退身凉,并周期发作,休作有时,且多伴有脾脏肿大,贫血。
注意与时行感冒、湿温暑湿及肺痨鉴别。
3疟疾治疗,突证以袪邪截疟为主,虚证以扶正补虚为主,初起一般正气未衰,邪气较盛,治以袪邪截疟为主;如疟发多时,则邪势渐衰而正气亦虚,病属邪实正虚,治宜扶正袪邪,标本兼顾;如发作已止,多见正气虚衰,应补正补虚,以复正气。如疟发日久,或时发时止,气血日渐亏虚而转为劳疟,治当以补虚为主,兼以袪邪,但劳症复感新邪而发,则又可能为实证,。
4霍乱的发生主要责之感受外来时疫之邪与饮食不慎两方面,人体感受疫疠秽浊之气,损伤脾胃,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则呕吐;湿浊趋下,清气不升则泻泄。清浊相干,升降逆乱,则发霍乱,若湿热秽浊之邪壅滞中焦,或素体阳盛,邪从热化,则成霍乱;若寒湿生冷伤及脾胃,或素体阳虚,邪从寒化,则成寒霍乱。剧烈吐泻,阴津耗伤,有亡阴之弊。阴损及阳,阴竭阳脱,危及生命。津液丢失,筋脉失于濡养,则腿脚转筋。疫疠秽浊之气过重,邪浊阻滞中焦,气机升降窒塞,上下不通,发为干霍乱者,病情尤重。
5干霍乱临床症见;发热,猝然腹中绞痛,甚如刀劈,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惨青,昏愦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舌淡苔白,脉沉伏,治宜辟秽解毒,利气宣阳,方用玉枢丹或行军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