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温病学 >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章(3)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章(3)

2021-10-29 13:58:5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自考《温病学》模拟试题:第十章(3)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夏月感受暑热或暑湿之邪发病,至冬令,外寒搏动而触发,病多较严重。

2.是由暑热病邪或暑湿病邪郁伏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以发病急,病情重,病势缠绵为特征。

3.夏月感受暑邪,郁伏于内,不即发病,至秋冬时令之邪诱发,为伏暑另一名。

4.一种攻下之法,因湿热积滞,胶粘滞着肠道,非一次重剂猛攻即能使病邪排尽,故须轻剂连续攻下,因势利导,方如枳实导滞汤

5.夏月感受暑湿之邪即发病,至深秋霜降,复感时令之邪而发病,较冬月伏暑病情轻。

二填空题

1.清泄少阳分清湿热蒿芩清胆汤

2.气分发斑

3.清热化湿枳实导滞汤

4.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杏仁滑石

5.清泄里热透表

6.少轻重重

7.猛轻邪已尽邪未尽

三选择题

四鉴别题

1.伏暑和暑温的鉴别要点是:一、两者均为感受暑邪而致病,但暑温系感邪即发,发于正夏之时,为新感温病;伏暑则为感邪内伏,秋冬始发,属伏气温病。二、两者初起表现有明显不同,伏暑初起必表里同病,见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胸闷心烦等证。暑温则以阳明气分里热为典型表现,见有壮热口渴汗多,苔黄脉洪大等证。三、伏暑以暑湿蕴育气分为特征,表现为寒热起伏,午后转甚,晨起得汗稍减二胸腹灼热不除,缠绵难解,暑温则传变较快,病情较急,易见营血热盛,窍闭动风,津气欲脱等危重证候。

2.湿温多发于夏末秋初,而伏暑的发病季节在深秋或冬季。湿温初起以湿郁卫分,气分为特征,无明显的里热见症,病变过程以脾胃为中心。伏暑初起虽有表证,但以暑湿内蕴气分,或暑热内舍营分的里热证为明显。

五.问答题

1.伏暑的病因是暑邪,即包括了暑热病邪和暑湿病邪两类。患者先感受暑邪,伏而不发,暑邪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于正邪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正斗争的结果,有不病,即病、邪气隐伏过时而发三种可能。正盛邪轻,邪不敌正,邪退而不发病;正虚邪重,或正盛邪实,均可感邪即病;惟有邪气较微,正气较盛的情况下,邪微不足以致害,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邪气得以潜藏,而不出现病状。但随着日的迁延,病邪断耗伤正气,加上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正邪双方逐渐发生变化,甚至失去平衡,导致病变发生而病状显然于外。总之,病邪因气虚而侵入人体,隐伏不发,进而耗损正气,降低了人体的防御机能,待秋,冬寒凉之气激发,便突然发动,这便是优暑的发病原理。

2.病情的轻重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邪伏时间的长短相关。如吴鞠通说:“霜未降而发着稍轻,霜即降而发病着则重,冬日发病着尤重”

2)与病发于气血部位有关。如俞根初说“邪伏膜原而在气分者病轻而浅,邪舍于营汤在血分者,病深而重。”

3.伏暑的病机演变有以下三点:

1)初发即见表里同病:伏暑必时令之邪所引发,故初病必兼卫分表证,或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

2)邪在气分:表证消失后,每多出现暑湿郁蒸少阳形如疟疾的见症。如传入中焦,可出现湿热困阻脾胃,或邪结肠腑证,其证治与暑湿,暑温大体相同。正如吴鞠通说“按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3)邪舍营分;初起卫营同病,表证消失后营分病机的发展趋势与其他温病邪在营分基本相同。惟易见热在心营而下移小肠,热闭心包而血络淤滞等证。

4、1)有一定的经济界性,多发生于秋冬两季节。2)起病急骤,一病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发于气分的证见发热,心烦可,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的证见发热口干,心烦,舌赤,无苔等。初起均兼有恶寒表证。3)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程中若见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大便溏而不爽,此多湿热夹滞,邪热郁于肠胃之候,这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4)湿热流连气分阶段,可以郁发白PEI,若邪舍于营,热逼血分,亦可发斑。

5暑的治疗早期即以清里热为着眼点,虽有当令时邪触发而见表证,也应清泄里热为主,兼以透表。里证有在气在营之分,其气分兼表者,则宜解表清暑化湿;营分兼表者,则宜解表清营。如表邪已解须苦辛通降,导滞通便,疏通湿热积滞。若暑湿化燥深入营血,或内闭心包或热盛动血,或引动肝风等,其治法与一般温病邪入营血相同。

6伏暑邪结肠腑为湿热挟滞搏结之证,非阳明腑实证可比,故不宜用三承气汤苦寒下夺或咸寒软坚之法。若误投承气,以其行速,正气徒伤,湿热之邪仍然胶结不去,又本证为湿热夹滞肠道,非一次攻下即能使病邪排除,故需要连续攻下,但所用之制剂宜轻,因势利导缓消渐散,不宜重剂猛攻,此所谓“轻法频下”临床常见下后不久,邪气复聚,热势又作,大便再见溏而不爽者,此时可再行轻剂消导,泄热下行,总以胃肠邪尽,湿热积滞之证消失为度。

六病案分析

诊断:伏暑

辨证:气营两燔

分析:初起有寒热,舌苔白腻,脉象弦数,有湿热见症。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口干唇燥,大渴喜凉饮,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热,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滑数有力,苔褐根部黄腻舌质红绛,证属伏暑,系夏令感暑湿之气,至秋复加新凉而发。观其病程变化,苔由白腻转为黄褐,乃暑湿化燥之象。身热面赤芦根唇燥,渴喜凉饮,乃暑热在气分之证。舌质红绛则又为暑热伏于营分之证。乃是气营两燔。

治则:气营两清

方药:玉女煎去熟地、牛膝加细生地、玄参方加味治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