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管理类 > 社会心理学(二)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章节考试重点一

2018-02-09 17:16: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一章 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

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比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不同。

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3、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个体的成长、成熟非只是生理意义上,更重要的可能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成熟。

4、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社会化包含着灌输与强制,即个人心甘情愿被诱惑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群体的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除了制定道德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之外,还有确保对道德体系的支持。凡体现、遵循了这一体系的行为被表扬、肯定;反之,受到处罚。

二、社会化的理解

1、个体的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共同性比较好理解,民族、阶级的社会化有某些共同性;

◇个别性是主要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遗传特点差异,社会化有差异;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双胞胎的出生顺序带来的期望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化差异)。

◆即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过程。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化,轻个性化。

2、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个体终生

从出生直到死亡,社会化进程不会终断。人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之有不同的要求、进程,3、其他

◇不可避免性:社会化不论个体是否愿意,它总以种种形式在它身上实现。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可直接,亦可间接。青少年阶段是重点

◇目标的多样性:凡与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

◇重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技能;道德、政治、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工具:交流、理解、被理解

◇桥梁:形成自我(与环境相区别)、超越自我(融入社会成为一员)

◇量标:掌握语言的程度反映社会化程度。语言的社会化

◇应用:心理咨询、学习交往中鼓励学生多说,制止他人代言(特别是家长)。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

1、社会化的内容

◇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都是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从另一角度可说是,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等。

◇政治社会化――政治的社会化就是使这一体制下的个体接受、认可这一体制。而这是任何国家都重视的。

◇民族社会化――它是使本民族的个体能尊重、喜爱自己民族的习惯、风俗、传统。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令人敬重。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具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男人应坚强、勇敢,女人则要温柔、细腻。与此同时会受到社会的排斥。

◇道德社会化――是使个体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行为。遵循这个标准个体就会被赞许,就会心安理得。

2.社会化的类型

个体一生经历的社会化的类型很多:

◇早期社会化――基本的社会化,即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他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预期社会化――是引导个体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学习)。如学校里的教育,企业、军队里的训练。

◇发展社会化――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需要个体产生新的期待、承担新的任务。

◇反向社会化――是年青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一代。这在现代社会、移民家庭中常见。

◇再社会化――个体舍弃过去的社会标准,重新学习新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这常发生在一社会专门机构中,如新兵、监狱、寄宿学校中。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