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2018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七

2018-03-10 15:21:4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四、名词解释题

1.《尝试集》

2.街头诗

答案:1.《尝试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胡适《尝试集》的基本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玖了争取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尝试集》在"诗体的大解放'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是在对旧体诗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体诗,全部用白话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建立和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初步确立了白话新诗的地位。

2.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新中华报》曾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五、简答题

1.简析胡适《上山》的基本内涵,并以《上山》为例简折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变化所做的努力。

2.简析杜运燮《山》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点。

答案:1.简析胡适《上山》的基本内涵,并以《上山》为例简析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变化所做的努力。答:在《上山》一诗中,胡适怀着积极的态度热情地赞唱着"头也不回,汗也不揩"、"努力往上跑"的"攀登"精神,以及不达"高峰"决不罢休的愿望和抱负。诗作中表现出一种楔而不舍的奋力向上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我们对真理和正义事业的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执著追求精神。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转变,做了巨大的努力,在《上山》以前的诗作中,虽然诗歌也使用了白话语体,但并没有能够摆脱旧诗体式的束缚,仍然残留着一些文言的词句和气味。而《上山》这首诗已经彻底摆脱了旧诗体式的束缚,是用纯正的白话写成的完全意义的自由体新诗了。将白话诗体从旧体诗中完全解放出来,这是胡适对中国诗歌革命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2.简析杜运燮《山》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点。答:《山》虽篇幅不长,却蕴涵着深刻的哲思。全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来自平原,却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平原,却更植根于云汉;别人因它的高耸而骄傲,它却因高远的追求而厌倦如今的身姿。正是由这种矛盾、对立、不满中推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山追求--不满--追求的心路历程,暗喻了追求者永不满足于已有成就而永是向前进取的精神气概。山的"永远寂寞",正是它永不满足、不断攀升的写照,因而诗作表达的并非一种惋惜之情而是一种由衷的赞叹。利用矛盾修辞将矛盾对立的概念和事物组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种复合的情景,从而给人以多层心理感受,是这首诗手法上的明显特点。其次,通过连绵不尽的想象情景的依次展示将诗意引向深入,最后导出"永远寂寞"的玄深境界,体现了智性与感性融合的现代艺术追求,使诗避免流于枯燥说理而显得形象跃动,情味售永,是这首诗的又一特点。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