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农业政策概述
农业政策的概念
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和方针,为了实现一定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其经济活动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则。
农业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土地改革阶段(l 949~1952年)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化阶段(1 953~1957年)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到 1956年底,全国 96%的农户己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 88%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阶段(l 958~1978年)这是一个漫长的、灾难性的阶段 。受“一大二公”的极“左”思想的影响. 1958年把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政治经挤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它是造成灾难性的“三年困难"的原因之一。
(4)家庭承包制阶段(1979-1991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农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 。
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政策,调整了工农关系,增加了农业投资,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幅。这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阶段(从 1992年至今)从 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己写入中国的宪法。这际志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运作。
建立市场经济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艰巨任务:首先,是明晰的产权关系。其次,是有效的市场经挤体系。市场经济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价格信号使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第三,是国家的宏观经挤干预。巾场经济并不等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府必须做好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政策目际,采取合理的政策手段,保证市场的合理竞争和高效运行。
农业政策的特点
(1)内容上的纲领性。农业政策一般是从整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纲领性地规定农业经济活动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并不规定具体目标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
(2)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农业政策的调整范围一般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由于政策一般规定得比较原则,这就给对政策的理解和具体应用带有一定的灵活性。
(4)政策效力的有限性。由于农业政策规定原则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政策实施时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做出违反政策时适度的纪律处分规定。
农业政策实施的概念与特点
农业政策实施的概念
农业政策的实施就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批准并正式颁布之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农业政策实施的特点
(1)具体性(2)灵活性 (3)综合性(4)阶段性和连续性(5)目标的统一性和途径的多样性(6)决策的多层次性
农业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1)政策的制定(2)政策的资源(3)政策执行者(4)社会环境
农业政策实施的方法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凭借行政机构的权威,运用命令、指示、指令或任务,按照行政层次和行政秩序来推行政策实施的方法
(2)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在客观经济规律直接作用和经济组织自主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与价值有关的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来调节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
(3)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应用国家法律和根据宪法、法律制定各种有效措施推行农业政策实施的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行政人员和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对政策的理解水平,增强推行政策实施的主现能动性和自觉性。
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延续
(1)农业政策的调整
农业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存在某些问题或出现新情况,进而需要对政策进行修正和补充,以适应新的认识和发展变化了的情况,这就是农业政策的调整。
(2)农业政策的延续
农业政策的延续包括三层含义:
基本农业政策长期稳定不变;
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中断或被扭曲;
保持新旧政策的衔接继起,避免出现政策真空。
农业政策调整与延续的关系
政策调整和延续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发展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延续的基础,没有政策的调整,政策也就难以延续。
政策的稳定是基本的,政策局部的调整也是必要的。任何农业政策的稳定和延续都是相对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
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是相对的、暂时的,而政策的调整是绝对的、经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