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运输经济学》作业题四
第四章 经济空间概念和理论
一、基本知识点
1.连接人类经济活动的“五大流”是指---()、()、资金流、能源流和信息流。
2.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形式,即其形态、功能、关系和过程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有限时段内的状态。
3.区位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是();三是现代区位理论。
4.杜能的(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即离城市近的土地,因产品单位利润较高,因而密集增加劳力和资本可增加每亩的产量,从而获得较多利润。而距离较远的田地,由于其产品利润较低,并不能吸引土地所有者从事集约化生产,只能依靠较多土地的()种植较为有利。
5.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劳动力费用和生产集聚力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找出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其中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着决定作用,而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的影响,则被他归之为对运输决定的工业区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变形”。
6.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和()两个方面。在内部因素中又可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区域的空间结构。外部因素可分为区域之间的要素移动和区域之间的贸易。
7.区域之间的要素移动包括劳动力的迁移、资本的流动和技术知识的传播。一个高工资的区域将吸引劳动力的流入,资本则多由低收益率的区域流向()的区域。技术知识一般多从高度发达的地区传播到其他地区。
8.一般的区域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区域的空间成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⑴();⑵();⑶()。
9.E·胡佛等人提出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区域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⑴();⑵();⑶();⑷服务业输出阶段。
二、思考题点
1.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2.试比较区域经济学与传统区位理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