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公共课 > 公共关系

2018年自学考试公共关系笔记串讲(四)

2018-04-02 15:10: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简答

1、 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

答: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声音、文字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口头语言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

2、 口头语言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几方面?

答:第一,没有口头语言就不会有书面语言。

第二,口头语言的历史长,书面语言的历史短。

第三,口头语言应用的范围广泛,每个正常人至少都使用一种口头语言进行交流。

第四,口语交际中的表意符号以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只具有辅助性和伴随性的功能。

3、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答:言语:就是指对特定语言运用和运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对特定语言的运用即言语活动,包括表达和领会。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声音、文字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语言为民族或全民所共有,言语则是个人的行为。

第二, 语言材料和组合规则有限,具体的言语无穷无限。

第三,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

4、 与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答:一、音义结合的相对性。“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形式,“义”是口头语言的实质内容。

二、思考表达的同步性。思考表达的同步性是指边想边说。

三、瞬息即逝的短暂性,保存性不高。

四、信息反馈的迅速性。

五、语体风格的简洁性。语体风格的简洁性是指口头语言较多地使用省略句或简短名。

5、 语体风格的简洁性是指什么?

答:语体风格的简洁性是指口头语言较多地使用省略句或简短名。

简洁的原因:其一,面以面的双向交流中,共同的语言环境使很多意思不言而喻。其二,口语表达中借助形形色色的态势语言。其三,口语语句的长度受到人们呼吸节奏的制约,一口气说完一个较长的句子往往比较困难。其四,表达者需要顾及倾听者的接受能力。

6、 口才的基本特点?

答:一般来说,口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明确的目的性

2、 明显的综合性

3、 独特的技巧性

4、 突出的实践性

7、 口才的综合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答:一、生理和心理的综合。

二、素质和能力的综合。

三、思考和表达的综合。

四、方式和手段的综合。

8、 口才与公共关系口才的关系?P12

答:口才与公共关系口才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一般口才不能代替公共关系口才。2、一般口才是公共关系口才的基础。

9、 一般口才的衡量标准?P16

答:区分口才不同层次的标准有三条:一是说得对不对,二是说得好不好,三是说得妙不妙。具体内容如下:

1、 说得对,指口语表达能够做到清晰、明确、恰当,正确、流畅地传递有关信息。

2、 说得好,指口语表达能够做到形象、生动、收放有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说得妙,指能够做到应对自如、敏捷灵活、鞭辟入里,有较强的冲击力、感召力和征服力。

10、 公共关系口才的衡量标准?P19

答:公共关系口才在符合“说得对、说得好、说得妙”三条标准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应当做到以下三条:1、遵循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体现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3、服务公关活动的既定目标。

11、 公共关系口才的性质?P24

答:公共关系口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性质:

1、 一般口才的性质 一般口才的基本特点:明确的目的性、明显的综合性、独特的技巧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2、 口头语言的性质 音义结合的相对性、思考表达的同步性、瞬息即逝的短暂性、信息反馈的迅速性和语体风格的简洁性。

3、 公共关系的性质 必须遵循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能够体现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服务于公关活动的既定目标。公关活动的性质是公关口才的特有性质,只有符合公关活动性质的口才,才能称其为公共关系口才。

12、 公共关系口才的作用?P26

答:公共关系口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畅通信息渠道

2、 播洒人文关怀

3、 融洽人际关系

4、 维护组织形象

5、 促进各项工作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