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 )。
A.情感表达 B.社会实践活动
C.游戏 D.模仿
2.日本音乐教育家( )于20世纪中期开始了其“天才教育”体系的建设。
A.柯达依 B.铃木
C.奥尔夫 D.柯尔文
3.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是20世纪( )由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晓庄学校的校歌《锄头舞歌》是( )先生谱写的。
A.康有为 B.蔡元培
C.丰子恺 D.陶行知
5.在进餐以及午睡前后播放背景音乐,这种音乐活动属于( )。
A.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B.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强制性的音乐活动
6.在学前阶段,( )是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最难掌握的技能。
A.速度 B.呼吸
C.节奏 D.音准
7.沉稳、有力的歌曲,宜采用( )。
A.进行曲唱法 B.劳动歌曲唱法
C.抒情歌曲唱法 D.欢快歌曲唱法
8.一般而言,( )的儿童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
A.3岁以前 B.3岁
C.4~6岁 D.6~8岁
9.许多人按比较严格的队形和动作规定一起跳舞的表演形式叫( )。
A.独舞 B.群舞
C.领舞群舞 D.双人舞
10.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中,( )主要适应于情节性比较强的韵律动作组合的学习或创编活动。
A.游戏导入 B.回忆导入
C.观察导入 D.故事导入
11.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 )个乐句为宜。
A.2~4 B.4~6
C.6~8 D.8~10
12.对那些本身含有主次两个部分,而主要部分本身又是比较复杂、精美、完善的打击乐作品,在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时,宜采用( )。
A.总谱学习导入 B.主要声部学习导入
C.故事导入 D.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13.在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教师应知道如何按乐器的音色给乐器分类,在
下列各组乐器中,音色都比较明亮、柔和的一组是( )。
A.碰铃、三角铁 B.木鱼、单响筒
C.串铃、铃鼓 D.锣、镲
14.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模式有多种,其中( )的模式比较适合于结构单纯、清晰的作品,以及不太注重感知体验细节的教学设计。
A.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 B.从讲故事开始
C.从某种辅助材料开始 D.从完整作品开始
15.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是幼儿园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的重要素材,其中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海滨之歌》是根据( )改编的。
A.日本民歌 B.波兰儿童歌曲
C.朝鲜族童谣 D.意大利民歌
16.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常用的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主要有( )。
A.讲解、提问 B.示范、演示
C.参与、退出 D.示范、反馈
17.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可以把评价分为( )。
A.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B.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C.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D.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18.根据文献的记载,至( ),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备的音乐教育制度。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9.歌唱教育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为基础的目标是(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儿童享受参与歌唱的快乐
C.发展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
D.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20.多数幼儿在听到熟悉的律动音乐乐头几个音(甚至只听了1~2个音)后,就马上做出该律动的动作,这表明,幼儿有较强的( )。
A.音乐感知能力 B.音乐记忆能力
C.音乐联想能力 D.音乐思维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音乐教育评价的诊断性原则
2.轮唱
3.体态律动学说
4.打击乐曲
5.歌表演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主要贡献。
2.儿童在韵律活动进行时应遵守的常规。
3.系列歌唱活动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4.教师在设计、领导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渗透良好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中,如何去发展幼儿动作的表现性?
2.如何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加以说明。
五、应用题(共12分)
歌曲《蜜蜂做工》的歌词是:“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
请用“歌词朗诵导入法”为这首歌曲设计歌唱活动的导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