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经济学(二) >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2018-04-08 10:38:41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单选题
点击查看答案一、C、B、A、A、D、C、D、C、A、B、A、A、D、C、D; 二、错、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 三、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投资乘数越大。因此,当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并挤出私人部门投资时,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LM模型中,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就越小。 2、在一定利率和价格水平上,私人部门持有货币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数量会保持一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会打破这一比例,使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比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多一些,因而会增加购买一些金融资产,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在债券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这里价格不变条件下很重要,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价格也随之上升,则货币需求会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会被价格上升所吸收,人们就可能不再多出货币去买债券,于是利率可能不会下降。 3、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相机决策,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认为,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具体来说,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刺激总需求,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是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需求,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4、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提高。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四、分析说明题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应恰好相反。(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 2、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向右同方向和同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3、(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 五、计算分析题 1、(1)由Y=C+I得IS曲线为:Y=480-8r 由L=M得LM曲线为:r=-100+0.4Y (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得均衡产出为Y=305;均衡利率为r=22;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代入IS曲线。因为乘数是4,实际代入200,即: IS曲线为: 再联立得均衡产出Y=352,产出增加47;均衡利率r=41,利率提高19。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率仍为22时的均衡产出为:Y=504;均衡产出增加:504-305=199。这是利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而上述已计算了利率提高后的效应为47。由此,挤出效应为:199-47=152。 2、(1)均衡产出为304;均衡利率为22。 (2)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为504,产出增加200;均衡利率为22不变。 (3)货币增加20不改变均衡状态。 3、(1)15%;(2)667万元;(3)400万元。 4、(1)400元;(2)250元。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一、 选择题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付。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5、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7、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8、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10、 在凯恩斯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1、 在古典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2、 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13、 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4、 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15、 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2、内在稳定器能保持经济的稳定。( )

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都可以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

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

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

6、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7、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

8、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10、 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

三、 简答题

1、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2、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为什么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

3、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4、扩张财政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 分析说明题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 ,投资函数 I=20-3r,货币的需求 L=0.2Y-0.5r,货币供给

M=50。(1)求IS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2、设IS曲线为 LM曲线为

求:(1)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2)政府购买增加50的效应;(3)货币供给增加20的效应。

3、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

4、设债券的收益为20万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