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经济学(二) >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3)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3)

2018-04-08 10:34:39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单选题
点击查看答案一、D、A、A、B、A、D、D、D; 二、错、对、错、对、对; 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 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 由M/P=L得LM曲线:r=-100/P+0.4Y 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 (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 (3)由Y=C+I+G得:Y=190/P+162 P=10,Y=181;P=5,Y=200。 (4)LM曲线为:r=0.4Y-140/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 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 (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 (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由Y=C+I+G得:0.3Y+25r=1030; 由Md/P=Ms得:0.2Y-50r=400。 联立得:Y=3075;r=4.3。 4、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故0.25Y+2000r=245;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 ,故0.4Y+1.2/r=200; 联立得:Y=500, r=0.06。

2018年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3)

一、 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三、 简答题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四、 分析说明题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求:

(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

(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

3、已知: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

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0.4Y+1.2/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储蓄函数S=-50+0.25Y。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