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育。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思想,但真正实验时却受到社会恶势力的阻扰。但它的最终失败,却是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同化,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倪焕之觉悟到改造社会,要走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的道路。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病死。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走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路。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深深地潜伏在不露声色的笔致后面。同情与讽刺兼备,是作者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对于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但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既有讽刺,又有同情,于是讽刺也显得温婉。
结构多变,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心人物,颇有散文风。《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等不少小说结尾的艺术匠心,尤见功力。
语言平实、纯正。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