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真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
A.德育 B.德育现象
C.德育规律 D.德育一般问题
2.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是( )
A.道德 B.品德
C.社会意识 D.社会规范
3.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具有( )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开放性 D.变革性
4.遗传素质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 )
A.现实性 B.可能性
C.内在动力 D.生理成熟性
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 )
A.规格要求 B.道德要求
C.政治要求 D.实际水平
6.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
A.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B.提高道德认识
C.陶冶道德情感 D.训练道德品行
7.对人的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生产方式
8.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称为( )
A.形象示范法 B.实际训练法
C.品德评价法 D.语言说理法
9.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A.阵地活动 B.夏令营
C.社会公益活动 D.队会
10.要有效避免“乱初二”的现象,班集体德育工作必须遵循( )
A.面向全班、照顾个别的原则 B.全面负责、全面安排的原则
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的原则 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原则
11.品德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法纪修养和( )
A.艺术修养 B.理论修养
C.道德修养 D.党性修养
12.以常模为标准进行品德评定的方法是( )
A.绝对评定 B.相对评定
C.个体与群体内差评定 D.全面评定
13.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包括学校化组织、阶级性和等级性与( )
A.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极为简单 B.原始的融合性
C.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明人伦” D.德育功能的全面性
14.以管理者经验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5.社会德育区别于学校德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复杂性 B.广泛性
C.隐形性 D.多样性
16.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是( )
A.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B.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C.营造良好的家庭居住环境 D.建立严格家规
17.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德育工作者劳动的根本性质和特点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 B.生产社会精神新产品
C.文化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D.培育人的品德
19.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群体是( )
A.班集体 B.学校集体
C.集体 D.共同体
20.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劳动的( )
A.主体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23.简述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24.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规律性联系。
25.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理解学生品德是在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教育中形成的?
27.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指导学生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案例材料
据媒体报道,一种在两端的笔芯内掺入化学试剂,经过化学反应能使原本看似无字的白纸立即显现字迹的“隐形笔”在一些中小学校中广为流传。这种笔中间部分可抽成两截,一截为无色笔尖,另一截为黄色笔尖。笔头较细的部分叫“隐形笔”,笔尾那部分则是“显形笔”。在用隐形笔写字时会流出一些弱酸性化学液体在字迹上,但不会有任何颜色,而显形笔尖流出的则是一种碱性化学液体,当两者接触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无字变有字的“神奇效果”。在某省级重点中学附近,记者走访3家文具商店,都被告知这种笔已经卖完。店员告诉记者,这种“隐形笔”一到货就会被抢购一空。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学生、家长、老师及商家对“隐形笔”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隐形笔”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有学生认为在考试中可以派上用场。家长和老师对“隐形笔”的出现很担心。家长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沟通;老师认为这种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弊心理,商家的行为有不合法之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商家则认为应当让学生了解与接触高科技的技术,不能一味限制。
问题:试用相关德育原理分析学校德育应当如何看待与应对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