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内经选读》模拟试题九十二
9、结合《素问·五常政大论》,谈谈体质与用药之间的关系。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耐药性强的人,可以选用气味浓厚、作用较峻猛的药物,否则药力不足,疗效不佳;耐药性差的人,应谨慎选择气味温和、作用轻缓的药物,过则伤正,亦影响疗效。影响耐药性的因素很多,除了体质外,还与药物种类、服药时间长短等有关。
10、你对《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怎样理解的?
《素问·五常政大论》这段原文指出了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即疾病有新感和痼疾的不同;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区别;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人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同等……因而用药有一定的法度。中医药治病的关键是调整机体的生命机能,调动机体主动的驱邪、抗病、康复能力,故用药不要求除邪至尽,强调食疗、食养促使机体正气的自然康复。这一观点对当今临床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11、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正治法。
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运用时应把握“适事为故”的原则。
12、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反治法。
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反治法是针对病证假象制定的治法,但从本质上来说,药性与疾病的病机本质还是相反的。在运用时应注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从多从少,观其事也”,也即先求病因,再治其病本,至于从药多少,视病情而定。
13、如何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寒药治热证,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治疗。王冰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热药治寒证,寒象不除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治疗。王冰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4、如何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微者逆之,甚则从之”这一治疗原则?
微甚,指病势而言。微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甚为病势较重,病情复杂或有假象。逆从,指治法而言。逆之,逆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无假象的“微者”;从之,顺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有假象的“甚者”。即疾病轻微,无假象的用逆治法。疾病较重,病情复杂,出现假象的,用从治法。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何谓“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此句说明反治法的机理。因反治法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一致,但与疾病的本质相反,即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终究是与疾病本质相反。
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客者除之”与“留者攻之”二者有何异同?
二者相同点是祛除邪气。不同的是,“客者除之”,其除之邪是外来的六淫之类的邪气。而“留者攻之”其攻的邪气,是由于机体代谢障碍,功能低下,气化不利而形成的蓄水、停饮、停食、瘀血等。
17、结合《素问•标本病传论》谈谈你对急则治其标的理解?
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病情的缓急灵活处置。本篇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对此,张介宾解释说:“诸病皆先治本,而唯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胃者藏府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藏府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一般来说,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机,甚则危及生命。本篇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举例而已。
热门推荐: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