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内经选读》模拟试题五十四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三部之气,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和伤于五脏的喜怒。因其所伤害的部位有表之上下和内的不同,故称“所伤异类”。本句指出了三部之气伤人的发病规律。因邪气的性质不同,所以侵袭人体的途径、所伤的部位及导致的病变也不同。
2、简述《灵枢·百病始生》对外感发病机理的认识。
原文“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清楚地阐明了外感发病的机理,指出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正气虚弱,一是邪气侵袭。《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虽有邪气侵袭,如果正气不虚,也不会使人生病,即“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当正气虚弱之时,又受邪气侵袭,则可使人发病,即文中说:“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由此可见,本篇把邪气的侵袭看作是发病的条件,而正气虚弱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从而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内经》发病学的一贯思想,这不仅为中医发病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提示人们必须注重摄生、保养正气,避免邪气侵袭,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在治疗中则应当注意扶正以驱邪。
3、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谓虚邪贼风遇到正气虚弱之人,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本句阐明了外感病发病的机理,指出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
4、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本句指出了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5、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原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意思是风雨寒热等外邪,不遇到机体正气虚弱,是不能单独侵犯人体使人生病的。本句指出了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内经》发病学的一贯思想。人体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就强,虽有致病因素存在也未必发病。
6、结合《灵枢·百病始生》谈谈外感病的一般传变规律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论感受外邪的传变过程是:虚邪由皮毛至络脉,再至经脉,再至输脉,再至冲脉,再至肠胃,再至募原。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外邪侵犯人体的一般传变规律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渐渐深入。由此提示医生在临床诊治疾病时要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病情轻、病位浅、对人体损害小,故容易治疗。晚期治疗,则病情重、病位深、对人体危害大,难以治愈。
7、结合《灵枢·百病始生》,简述积证的病因病机。
据《灵枢·百病始生》的论述,积证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寒邪、饮食不节、用力过度、起居不慎、七情失调等。形成积证的机理虽不尽相同,但其病机总不外乎寒凝、气滞、血瘀、津停。
8、《灵枢·百病始生》中“病生于阴”的机理和病因特点是什么?
《灵枢·百病始生》中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因为五志分别由五脏所化生,五志太过,情志伤人,可直接引起内在的五脏气机失常,故曰病起于阴。而内伤五脏的致病原因各有其特点,如心肝多见情志所伤,肺多伤于外内寒邪,脾多伤于饮食不节,肾多伤于劳倦、房劳等。此种观点,为后世医家脏腑辨证提供了依据。
9、《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生气通天”,即人的生命之气与天地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息息相关,相互通应。
此论断说明了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生命本源于自然界阴阳二气;第二,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通应;第三,提出养生必须顺应自然,主支、自觉地适应自然变化。这种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主动调养身体的思想,贯穿于《内经》养生防病学说的始终,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0、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梁,通粱,即精细的食物。膏粱,泛指肥甘厚味之品。变,灾变,害处。足,足以,足能够。丁,通疔。大疔,严重的疔疮。全句意为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就会使人发生严重的疔疮。因为肥甘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气偏胜,阳盛则热;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导致热毒逆于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
热门推荐: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