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整理自考写作(一)考点:诗体的流变,以供考生复习。
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艺术文体。上古时期的劳动歌谣即是最早的诗歌形态,它与音乐、舞蹈、巫术等融合一起。
中国是个泱泱诗国,并形成了“诗教”的传统。从《诗经》开始,经楚辞、汉乐府诗歌、建安诗歌,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爱国感愤、抒怀咏史等,奠定了深厚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还形成了以咏叹山水田园、边塞风光、羁旅愁绪等为内容的诗词散曲的浪漫主义诗歌风貌。从诗歌形式发展看,从最早适合反复咏叹的四言体诗,到吸收地方民歌形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的“楚辞”诗体,再到汉乐府诗歌更加自由变化的五言诗和七言诗过渡。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诗歌声律变化的完善,至唐代格律诗到达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其形式体裁完备,有古体诗(乐府诗、歌行体〉与近体诗〈律诗、律绝)之分。其诗歌流派风格多样化,这是艺术整体成熟的标志,出现了享誉后世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杰出的诗歌代表。
诗歌发展到宋诗阶段开始走向理趣化,重视诗歌的政治和道德表达功能,以议论、才学为诗,弱化了诗人个性抒情表达的时空。宋诗注重哲理,如苏轼的庐山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讲哲理不应是诗的工作,所以宋朝少有好诗。及宋以降,诗歌越来越正统化、学问化,渐渐成为文人的学术表演、应和之体裁。文体形式一旦真正脱离了社会生活,无法成为人民表达的艺术手段,就意味着其式微的命运。
词作为一种文体,滥觞于六朝和隋,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词牌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体制,融音乐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像诗经时代的诗歌一样。有人称,诗词异曲同工,词是都市社会发展的流行乐,既有清新的民歌风味,又有典雅的文人气息。而词发展到宋词阶段,在文人化进程中形式逐渐完备,雅与俗的艺术趣味相互渗透,尤其是相继出现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一批大词人之后,词的抒写对象由狭小的生活面转变为阔大的社会领域,大大提升了词的境界与地位。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几乎是在全盘否定古体诗词的形势下发展的。但这只是纯粹为了文学革命的需要。其实古典诗词的创作至今经久不衰。现代诗人既汲取古典诗歌的营养,又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从偏重于学习西方现代诗歌的早期象征诗派,到重新找回格律诗的形式实践的新月诗派,再到融合中西诗歌的优长的现代派诗歌的逐步形成。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诗歌走上了现代诗歌探索的正途。
上世纪40年代,出现有将现代自由诗歌与革命现实融合的七月诗派,还有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艺与中国个体的抒情方式融合的学院诗歌探索的九叶诗派,还有延安时期将现代自由诗体与民歌结合的实验诗歌活动,形成了表达时代政治内涵的政治抒情诗。之后,在80年代又出现了朦胧诗派,以现代派的诗歌技巧和内心复杂的抒情内容契合 来反映时代的心声。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全球化的文学势态,诗歌形式的实验与探索也越来越频繁,口语诗、图像诗、网络诗歌等形态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