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0年4月自考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点击进行咨询》》
第三章心理异常的理论解释
影响最大的四种心理学理论,即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第一节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无意识领域内的内心冲突对造成心理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或情绪扰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观点,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心理发展学说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无意识理论
(1)无意识在我国亦译作潜意识。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一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着。
(2)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
(3)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不很重要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有限的部分。
2、人格结构学说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
(1)本我,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
(2)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
(3)超我也称理想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的自我。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3、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开始。他把人的性心理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阶段(0~1岁左右)
(2)肛欲阶段(1~3岁左右)
(3)性器欲阶段(3~6岁左右)
(4)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
(5)青春期阶段(12~18岁左右)
4、防御机制理论
(1)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的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威胁,并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冲突中得到解脱的手段。
(2)按照对现实歪曲的程度,可将防御机制分成三大类:
1)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否认、投射、隔离和曲解等;
2)造成中等现实歪曲的机制:压抑、倒退、转移、反向形成、理想化和合理化等;
3)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补偿、升华和幽默等。
(3)防御机制按其出现的先后,以及与心理障碍的联系,又可分成四大类。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在婴儿期即已被使用,正常成人虽然有时应用,(武汉自考)但多为短时的;精神病人常常极端地应用。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机制。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幼儿期,在成年期则多被较轻的精神病人使用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儿期得到充分应用,在成人期则常被神经症病人采用。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和转移等机制;
4)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的、成功的和有效的适应方式。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机制。
二、心理分析的主要治疗技术
1、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立的。他让病人很舒服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
2、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像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来杂乱无章的东西加以整合成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
3、阻抗分析。阻抗是指,病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某些敏感问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
4、移情作用。在心理分析中,移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些问题只有在移情中才能表现出来。即病人会把早年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称之为移情。
5、解释。解释是心理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他的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
三、后弗洛伊德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荣格、阿德勒、霍妮、沙立文、哈特曼和埃里克森等。他们共的特点是,强调社会文化影响,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冲动论和泛性论。
1、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法。
2、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
3、霍妮注重人际关系、文化因素、基本的焦虑,以及实际生活环境问题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她将自我分成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创立了霍妮疗法。
4、沙立文注重人际关系在心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和沙立文疗法。
5、哈特曼创立“自我心理学。”
6、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四、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价
1、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他使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从生物学转向动力学方面的内容,从病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
第二,他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
第三,他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人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武汉自考)程度上使人的内心矛盾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恢复到并保持为某种稳定的状态。
第四,他创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潜意识,这对于重建个人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第一,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整个人格的基础。
第三,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论。
第四,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因此,其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也受到批评。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其中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巴甫洛夫)
其一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即用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过程;
其二是泛化,即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展到其他类似情境中去的倾向;
其三是消退,即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仅由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应了。但若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条件反应便消退了。
2、操作条件反射
(1)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制造了一种实验仪器叫“斯金纳箱”。
(2)在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反应,并且这个习得反应可以带来某种结果。
(3)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之为“操作性”的,正是强调了其操作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产生。
3、模仿学习。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模型的基本学习规律
1、强化。
(1)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称作强化。
(2)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1)正强化是通过提供个体喜欢的事物或奖赏,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2)负强化则是通过撤消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2、惩罚
(1)惩罚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惩罚也有正负之分。
3、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消除其造成的反应的过程称作消退。
4、泛化与分化
1)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条件反应会由条件刺激物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叫泛化。
2)某一反应只对某一特殊刺激的现象叫分化。它是一个学习分辨类似刺激物的过程,故又称“辨别”。
5、塑造也称作连续逼近,它是指通过对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给予强化,最终形成该行为的过程。
6、示范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可仿效的榜样,帮助学习者学会新行为,或矫正现存行为的过程。
三、行为理论的治疗主张及治疗技术
1、行为治疗,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1)系统脱敏疗法。基本思想是:一个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由于是暴露在处于全身松弛状态下的患者面前,因而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2)厌恶疗法。亦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使患者最终达到,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作为厌恶性的刺激,可以是药物厌恶法、电击厌恶法、想象厌恶法。
四、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评价
1、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贡献:
(1)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新理论解释
(2)倡导了对心理现象的客观研究,从而使研究更加客观和精确。
(3)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2、对行为观点的批评意见
(1)过于简单化
行为观点对人生过于简化了,特别是它将人的行为简化为一些小的、可测量的单位。忽视人性、人的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对心理现象的研究。
(2)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行为主义坚持环境决定论,或“刺激-反应”S-R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是条(武汉自考)件作用的结果。按照这种观点,所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3)关于“控制”的问题
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环境强化物控制的。
(4)这些说法在西方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
1)一旦这些知识落入不负责任的人手中,便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2)此外,行为主义者只强调环境强化物的控制作用,排斥心理过程,实践已证明这是错误的。
第三节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与行为主义理论不同,认知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这一因素即为C.
二、贝克的认知理论和治疗技术
1、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认为,心理障碍常常同特殊的、歪曲的思考方式有关。因此,治疗者应该着重帮助患者,解除他们歪曲的假想,并学会用更现实的方法去思维。
2、贝克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下列五种主要形式。
(1)任意推断。在缺乏充分证据,或者证据不够客观和现实的条件下,仅凭自己的主观感受便作出草率的结论,如“我是无用的,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商店已经关门了”
(2)过度引申。过度引申或称过度泛化,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价值等整体自我品质的普遍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例如我不明白这个问题,所以我是个愚蠢的人”
(3)选择性概括。只依据个别、片面的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例如“单位有许多不学无术的人在工作,这是我做领导的过错”。
(4)走极端的思维。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要么是全对,要么是全错。把生活看成是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彩。
(5)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要么过分夸大,要么过人缩小客观事件的实际结果。
3、贝克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方法,它有一种具体的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治疗者要首先帮助患者,让他们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尤其是识别那些在愤怒、悲观和焦虑等情绪之前出现的特殊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治疗者应听了并记录患者诉说的自动性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患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
(3)真实性验证。将患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4)去注意。治疗者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与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
(5)监察苦恼或焦虑水平。鼓励病人对自己的抑郁或焦虑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就可以使(武汉自考)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波动的特点,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这是认知治疗常用的手段。
三、艾利斯的ABC理论与治疗主张
1、非更改信念及其特征
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导致神经症的十一类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绝对化要求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是指,把自己的愿望当作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抱着它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2)过分概括。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即当面对失败或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国自己“一无是处”等。
(3)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形成了抗衡以上两种观点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希望心理学的焦点在于健康的、更改的、更高级的动机。
一、罗来斯的自我理论
1、罗杰斯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提高”的动机,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潜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趋向。
2、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
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不以价值为条件的积极参与关注体验,是在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级能觉得自己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的体验。
罗杰斯认为,自我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3、罗杰斯特别重视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在其人格理论中,罗杰斯提出了“机能健全的人”的概念,间指那引起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
这种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1)经验的开放性。对一切经验采取开放态度,个体毫无拘束地体验所有的情感和经验,他们不封闭自我。
(2)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有清闲感,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间。
(3)信任自己的机体。健康的人犹如一切资料都程序化了的计算机,并不徒劳地思虑所面临的每一件事情。
(4)富有自由感。机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
(5)高度创造力。健康的人富有创造和创新能力,而非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化传统。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相信,人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需要的层次的结构从基本的生物需要开始。自我实现只有在满足最高层级的需要之后才能实现。
马斯洛描述了如下的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对于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对稳定、秩序、受保护、免受恐吓和混乱折磨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对情感的需要,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4)尊重需要:分为两类:1)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2)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自己潜能得以实现,即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的需要。
三、人本主义的主要治疗技术
1、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人本主义治(武汉自考)疗有几种流派,其中,罗杰斯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最为杰出。罗杰斯认为,精神障碍是偏离自我实现的结果,通常是体验到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后果。治疗中,个体要重组自己的实现倾向。
2、完形治疗法是又一种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1950年由珀尔斯创用。
四、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1、人本主义理论的贡献:
(1)在治疗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2)人本主义模式倡导一种乐观气氛。尽管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压力,但是我们级然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取得很多成就。
(3)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受他自己内在优点与潜力,以及责任感的影响,而非任何个人过过经验、事件所决定的。
2、对人本主义观点的主要批评集中在方法学上。
首先,它的理论观点较多地依据推论和设想,机时较少地依据实证的支持;
其次,它所倡导的心理疗法较少具有可操作性,其中理念的东西多于技术性的东西;
再次,它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判断与探究方法缺乏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推荐阅读:2020年各省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4月各省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