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地区 > 福建 > 教材大纲 > 2016年福建自考《旅游地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自考《旅游地理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2016-01-05 11:39: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一、课程性质、特点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旅游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和实践过程进行的。旅游的目的、规模和效果受到空间和时间条件的制约,也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尤其作为旅游客体的各类旅游资源,他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演化及其相互关系正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旅游地理学要求考生掌握旅游的起因及地理背景;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论证;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地域空间结构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以基本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将旅游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实践结合起来,完整和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考生在通过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旅游案例的分析,了解旅游资源的地学背景,旅游开发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旅游地理学基本知识。

2、掌握旅游资源的地学背景。

3、掌握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4、熟练掌握地学旅游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原则。

5、掌握旅游地分类。

6、掌握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

7、了解地质公园。

8、了解宝玉石。

9、掌握旅游地形象设计。

10、掌握旅游地空间结构。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衔接课程,前期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其内容包括旅游地理学基本知识、旅游资源的地学背景、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地学旅游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原则、旅游地分类、掌握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等。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为本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重点是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开发,其难点是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开发。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旅游地学概念体系、发展与研究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地学概念体系。

2、了解旅游地学发展历程。

3、理解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

2、旅游地学的发展历程

3、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

难点: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

重点: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

第二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

2、了解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

3、掌握地学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

2、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

3、岩石圈风景域

4、水圈风景域

5、生物圈风景域

6、大气圈风景域

7、宇宙风景域

难点:地学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重点:地学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第三章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认识宇宙、银河系与太阳系。

2、掌握地球及其结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宇宙、银河系与太阳系的概念

2、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3、大气圈

4、水圈

5、生物圈

难点: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重点: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第四章自然旅游资源的地质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认识地壳岩石圈。

2、认识地壳运动与构造阶段。

3、了解地层与地质历史演化概况。

4、掌握大地构造运动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地壳岩石圈

2、地壳运动与构造阶段

3、地层与地质历史演化

4、大地构造运动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

难点:大地构造运动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

重点:大地构造运动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

第五章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质作用及类型。

2、掌握外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3、掌握内力地质作用及其景观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地质作用及类型

2、外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3、内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难点:外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重点:外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第六章人类生活空间与地学背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掌握聚落、城市与地学环境。

3、认识资源型产业与城市环境。

4、掌握人类文化的地学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聚落与地学环境

2、城市与地学环境

3、人类文化的地学特征

难点:聚落、城市与地学环境

重点:聚落、城市与地学环境

第七章人文旅游资源的地学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古建筑古工程的地学特征。

2、认识宗教文化景观的地学特征。

3、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图腾及其地学特征。

4、掌握民族风俗的地学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古建筑古工程的地学特征

2、宗教分布的地域特征

3、民族风俗的地学特征

难点:古建筑古工程的地学特征

重点:古建筑古工程的地学特征

第八章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质景观评价。

2、了解地理环境综合评价。

3、掌握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4、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区综合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地质景观评价

2、地理环境综合评价

3、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4、旅游区综合评价

难点: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区综合评价

重点: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区综合评价

第九章地学旅游资源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2、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3、掌握区域旅游资源调查。

4、掌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3、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4、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5、区域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6、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

难点: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

重点: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

第十章旅游地分类及旅游区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地概念与特性。

2、了解旅游区划。

3、掌握旅游地类型。

4、认识风景名胜区旅游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地概念

2、旅游地特性

3、旅游区划目的与原则

4、旅游地类型

5、风景名胜区

难点:旅游地类型

重点:旅游地类型

第十一章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环境概念。

2、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

3、掌握生态旅游及其环境意义

4、了解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5、掌握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6、认识中国的生态旅游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环境

2、旅游可持续发展

3、生态旅游及其环境意义

4、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难点: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重点: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及其行动计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质公园行动计划背景。

2、掌握地质公园概念、分类和功能。

3、了解地质公园建立的前期工作。

4、了解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5、掌握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6、了解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资质和工作制度。

7、了解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

8、认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地质公园概念

2、地质公园分类

3、地质公园功能

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难点: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重点: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第十三章精美的地史珍品、宝玉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珠宝玉石与金银饰品的基础知识。

2、了解宝玉石精品。

3、掌握观赏石概念、分类与美学特征。

4、掌握观赏石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观赏石概念与特性

2、观赏石分类

3、观赏石的美学特征

4、观赏石评价

难点:观赏石概念、分类与美学特征,观赏石评价

重点:观赏石概念、分类与美学特征,观赏石评价

第十四章旅游地形象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形象概念。

2、掌握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含义、特点、原则和功能。

3、学会运用旅游地形象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形象

2、旅游地形象设计

3、旅游地形象设计特点、原则和功能

4、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程序

5、旅游地形象设计的一般模式

难点: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程序

重点: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程序

第十五章旅游地空间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

2、学会运用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进行分析。

3、了解旅游地空间要素。

4、学会运用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进行分析。

5、掌握旅游地空间结构布局与发展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

2、旅游地空间要素

3、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4、旅游地空间结构布局与发展战略

难点:旅游地空间结构布局与发展战略

重点:旅游地空间结构布局与发展战略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使用教材

《旅游地学原理》,辛建荣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列入本考纲考核知识点的,作为考核范围。

3、关于考试大纲中能力层次的说明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4、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大纲所列的考试知识点均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值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应当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本课程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

( )的大地构造运动队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旅游景观有很强的影响。

A、中、新生代B、太古代C、元古代D、古生代

二、多选题

地质公园的主要功能有( )。

A、科学研究功能B、休闲度假功能C、参观游览功能D、环境保护功能E、科普教育功能

三、填空题

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或者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可以分为:1)和2)

四、名词解释

地质景观评价

五、简答题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哈尔滨的冬天也迷人

提高风景区品味、保护自然环境,九寨沟景区实现了“沟内游,沟外住”,在国内率先实施“限量旅游”措施,严格控制日进沟游客数量,成功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世界性难题,同时遏制了景区城市化倾向,有效维护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强化资源保护,近年来管理局累计投入保护资金3亿余元,先后在景区修建了4个气象观测站、2个水文观测站和7个生态保护站及一批森林病虫害监测站和生态环境监测站,为保护景区生态奠定了基础;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公园的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设部联合在九寨沟召开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对九寨沟景区给与高度评价:九寨沟景区是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典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景区总体环境监测予以肯定:九寨沟保护科学严谨,特别是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说明生态旅游具有哪些特点。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