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现代汉语基础

2018年自考现代汉语基础章节考试重点二

2018-02-10 16:53:13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二章 词汇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语的最小语法单位。语素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按构词功能,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按构词位置,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独立运”和“最小的”是用来判断词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语法特点。“独立运用”指的是可以单说和单用。单说是可以独立成句,单用就是单独作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在组句中可以自由地被替换用。虚词大多不作句子成分,也不能单说,但是它们具有语法意义,能够帮助实词组织句子或者表示语气,它们也是大于语素的造句单位。判断虚词可以采用抽取法,在一个句子中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单位都是词,抽出这些词,剩余下来的就是虚词。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和是否是“最小的造句单位”这两个语法特点,一头划清了词和语素的界限,另一头划清了词和短语的界限,它们是判断词与非词的主要根据。词在语音上的特点是:词具有完整、固定的语音;在词的语音结构中,音节和音节之间一般没有明显的停顿,只有词的末尾才可以停顿。词在语义上的特点是:词义具有整体性和专指性,一般不等于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根据这一点有时可以区别词和短语。例如:‘红花’指“红颜色的花”时。是短语;指“可用来入药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时,是词。“吃醋”指“食用一种酸味的调味用的液体”时,是短语;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时,是词。词的不可扩展性和词的专指性有时是矛盾的,例如“睡觉”、“洗澡”、“打架”可以扩展,但是鉴于词义的专指性,,所以承认它们是离合词。“大干、高举、猪鬃”等虽然意义上没有专指性。但是结构上不可以扩展,所以承认它们也是词。

词、语素、汉字、音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列成下表:

举例性质

 

 

人民

 

葡萄

 

葡萄糖

 

巧克力

 

花儿

1

1

1

1

1

1

语素

1

2

1

2

1

2

汉字

1

2

2

3

3

2

音节

1

2

2

3

3

1

语素是构词的单位,词是造句的单位。在语素和词之间既存在着共时的区别,又存在着历时的联系。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语素一                                                                                            身二任:在构词时是语素,在造句时是词。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单音节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即使能独立运用的语素也往往通过构成词后才用造句。例如“人”和“民”,在古汉语中既是语素又是词,都可以用来造句。在现代汉语里“民”不能单独用来造句了,只能作为语素去构词。“人”既可以单独用来作造句的单位,也可以用来作构词的单位,如“人民、人间、人类、工人、军人、爱人”等。汉语中单音节语素生命力最强,起决定作用。一个单节语素在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这是最基本的形式。由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在书面上写成两个汉字或几个汉字。这时单独的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一个不能单独表意的音节。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记录儿化韵的“儿”字,它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单纯词包括五类:①单音词;②联绵词;③音译词;④拟声词;⑤叠音词。其中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所谓双声,即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蜘蛛、批把、蜘队桔据、忐忑、尴尬。所谓叠韵,即两个音节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及韵尾相同。例如:晴蜒、萝卜、徘徊、蹉跎朦胧、窈窕。联绵词也有既不双声又不叠韵的。例如:芙蓉、鸳鸯、蜈蚣、玛瑙、垃圾。妯娌。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在构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叫词根,粘附在词根的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叫词缀。根据词根、词缀的结合情况,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三种类型。由词根与词根组合的复合词分为六种类型:并列式、偏正式、陈述式、支配式、补充式、名量式。由词根与词缀组合成的派生词,根据词缀的不同位置分为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由词根重叠构成的合成词,如爸爸、娃娃、姐姐、妹妹、刚刚、偏偏、仅仅等,它们可以拆开来单说单用,“刚”和“刚刚”意思相同。我们要注意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式单纯词的区别。

关于词义的性质,可以概括为:(1)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2)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3)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词义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词义产生的基础。“神、鬼、地狱”等,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虚幻的反映,虽然它们不是物质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但是它们确实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所以词义会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作为个体的人,由于年龄、经历、文化程度、阶级地位等条件不同,所以尽管对事物或现象的称谓是共同一致的,但是对词义所具有的内涵的了解也往往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有一个概括的过程,而词义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抽象、概括的结果。尽管事物或现象千差万别但是词义所反映的仅仅是某一类事物或现象共有的一般属性。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所不同的仅仅是概括的范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只有语法意义的虚词也有它的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并不排斥它的实指性功能。词义的概括性表现在词义的存储状态下,而词义的实指性则在词的使用状态下表现出来。词的言语意义都具有明确的实指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

 词义的明确性是指词义确切地指称了或表述了什么。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在指称或表述某一对象时与另一个词所指对象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大多数词义是明确的。因为被词义所反映的自然界、社会和思想意识中的对象,绝大多数特征清楚,不同对象之间界限分明,而人们也清楚地认识了它们,所以形成了清楚、明确、毫不含糊的词义。语言之所以有模糊性,是因为我们在用离散性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时,造成边界不明。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渐变的,具有连续性,例如时间、空间、程度等等,在它们中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因而标志这些事物的词义之间也划不出绝对的界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需要明确表达时则明确表达,在需要模糊表达时则模糊表达,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词来说,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在词典里表现为义项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就词的某一个义项来说,其理性意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其感性意义的变化有杨升和贬降两种情况。词义的扩大,指的是词义的限定性因素减少,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从小到大。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义的限定性因素增多,词的指称对象的范围从大到小。词义的转移,指的是词义的关键因素改变了,词的指称对象全然不同了。词义的扬升指词义由原先表示中性意义或贬义转变为表示褒义。词义的贬降指词义由原先表示中性意义或褒义转变为表示贬义。                  

多义词的若干个义项之间有一个是基本义,其他是转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借代义。所谓基本义指的是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当人们遇到这个词时不需要具体语境首先就能想到的意义。引申义指的是没有通过比喻、借代等途径,由联想作用而产生的词义。比喻义是词或短语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词义。

比喻义产生的根据是相似性联想。借代义是词或短语的借代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借代义产生的根据是相关性联想。

要注意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按照词形分为同音异形词和同音同形词两类。同音异形词由于书写形式不同,所以很容易与多义词分开。同音词中的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的区别在于词所代表的意义现时是否有联系。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一词多义,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毫无联系的,虽然词形相同,但不是一个词,它们是同形同音词。

词汇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构成。”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构成基础,具有稳定性、普遍性、能产性等特征。一般词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和熟语。新造词指的是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新创造出来的词,它所指的对象是新的,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形式也是新的。

古语词就是从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的词语,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两类。方言词在这里不是指只通行于某一方言区域、为该方言所特有的词语,而是指那些已经被吸收进普通话词汇系统,成为普通话词汇一部分的词语。称之为方言词,仅仅是说明这些词语的来源。外来词也叫音译词、借词,是指从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专业词指的是各种学科、各种行业的专门用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成语是长期可用的、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成语的习用性表现为世代相传、流传久远。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指的是大多数成语的意义并非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整体意义。成语的结构及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换用、增减成分或颠倒词序。成语的构造比单词复杂,涵义也远比单词丰富,可是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与单词的功能相同,都充当造句单位。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