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练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用以交配与产卵的器官,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
2. 两性生殖: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结合后产生的受靖卵,发育成新个体。
3. 孤雌生殖:昆虫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 多胚生殖:昆虫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5. 卵胎生:昆虫卵就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
6. 幼体生殖:昆虫还在幼体阶段就能生殖产生后代生殖方式。
7. 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8.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完成后脱卵壳而出的过程。
9. 蜕皮:昆虫从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在旧表皮下形成新表皮,蜕掉旧表皮的现象。
10. 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11.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不完全变态的末龄若虫或稚虫、完全变态的蛹)脱皮而出的过程。
12. 性二型:同种昆虫的雌雄两性个体,除产生性细胞的生殖腺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构造不同外,在个体大小和体型、体色、外部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4. 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 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的说是从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
16. 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休眠分为越冬与越夏。
17. 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不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长期的历史性反映。当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前,昆虫已经进入滞育。一进入滞育,解除需要条件。具有滞育现象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18. 趋性:昆虫对某些刺激的趋向或背向性活动。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等。
19. 群集性:同种昆虫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有的是临时性的聚集,有的是长时间的聚集
20. 迁飞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向某一方向长距离迁飞的习性。常见的迁飞性昆虫如东亚飞蝗,粘虫,飞虱等。
21. 拟态:指一种动物模拟另一种动物的体态、行为等,从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这种例子在动物界(包括昆虫中很多),如食蚜蝇模拟蜜蜂;蚂蚁模拟蜘蛛等。
22. 保护色:指动物与其生境中的背景的颜色相似,捕食者很难发现或判断它的存在。如有的螽斯与其生境中的植物叶子的形态相似。
23. 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4. 植物病害症状: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
25. 植物病害病状:植物受害后的不正常表现。
26. 植物病害病征:病原物在病株上的表现特征。
27. 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对寄主侵染并引起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 这是一个连续功能失调的过程。
28. 植物侵染性病害病害循环:植物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整个过程。
29. 植物侵染性病害初侵染: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的最初的侵染。
30. 植物侵染性病害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又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危害,引起再次侵染。
31. 致病性:病原物引起病害能力的总称,即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32.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
33. 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依据有关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
34. 农业防治: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害虫,作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综合采用各项农业措施,在作物的栽培过程当中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保护农业生产的目的。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
35.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它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其它有益动物的利用、昆虫激素的利用、不育处理技术的利用等。
36.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机械设备以及多种现代化除虫工具来预测及防治害虫的手段.它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及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等。
37.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毒性来防治病虫、杂草等的方法。
38. 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的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