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建筑群配线架 BD建筑物配线架 FD楼层配线架 TP 转接点 TO信息插座
a.衰减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应符合下表5-5的规定。
表5-5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表
频率 (MHZ) | 最大衰减限值(dB) |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D级E | E 级 | |
0.1 | 16 | 5.5 |
|
|
|
|
1.0 |
| 5.8 | 3.7 | 2.5 | 2.1 | 1.9 |
4.0 |
|
| 6.6 | 4.8 | 4.0 | 3.5 |
10.0 |
|
| 10.7 | 7.5 | 6.3 | 5.6 |
16.0 |
|
| 14.0 | 9.4 | 8.2 | 7.1 |
20.0 |
|
|
| 10.5 | 9.2 | 7.9 |
31.25 |
|
|
| 13.1 | 11.5 | 10 |
62.5 |
|
|
| 18.4 | 16.7 | 14.4 |
100.0 |
|
|
| 23.2 | 5.6 | 18.5 |
200.0 |
|
|
|
|
| 27.1 |
250.0 |
|
|
|
|
| 30.7 |
注:要求将和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
b.近端串扰
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扰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下表5-6的规定。
表5-6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扰衰减限值表
频率 (MHZ) | 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限值(dB) |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D级E | E 级 | |
0.1 | 27 | 40 |
|
|
|
|
1.0 |
| 25 | 39 | 54 | 60 | 65.7 |
4.0 |
|
| 29 | 45 | 54.8 | 64.1 |
10.0 |
|
| 23 | 39 | 48.5 | 57.8 |
16.0 |
|
| 19 | 36 | 45.2 | 54.6 |
20.0 |
|
|
| 35 | 43.7 | 53.1 |
31.25 |
|
|
| 32 | 40.6 | 50 |
62.5 |
|
|
| 27 | 35.7 | 45.1 |
100.0 |
|
|
| 24 | 32.3 | 41.8 |
200.0 |
|
|
|
| 39.8 | 36.9 |
250.0 |
|
|
|
|
| 35.3 |
注:①所有其它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扰噪声低10dB。
②在大多数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扰衰减值,应以功率累计数来衡量。
③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组或单元之间的近端串扰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扰衰减好一个数值△。
△=6dB+10Lg(n+1)dB
式中:n为电缆中相邻的对称电缆单元数
c.反射衰减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反射衰减限值,应符合下表5-7的规定。
表5-7 电缆接口处最小反射衰减限值表
频率(MHZ) | 最小反射衰减限值 | |
C级 | D级 | |
1≤f≤10 | 18 | 18 |
10<f≤16 | 15 | 15 |
16<f≤20 |
| 15 |
20<f≤100 |
| 10 |
d.衰减串扰比(ACR)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扰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下表5-8的规定。
表5-8 最小ACR限值表
频率 (MHZ) | 最小ACR限值(dB) |
D级 | |
0.1 | - |
1.0 | - |
4.0 | 40 |
10.0 | 35 |
16.0 | 30 |
20.0 | 28 |
31.25 | 23 |
62.5 | 13 |
100.0 | 4 |
注:①ACR(dB)=an(dB)-a(dB)
式中:an——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扰衰减值
a——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②本表所列的ACR值优于计算值,在衰减和串扰衰减之间允许有一定限度的权衡选择,其选择范围如下表5-9所示。
表5-9 衰减和近端串扰衰减的选择极限表
频率 (MHZ) | 最大衰减量 (dB/100m) | 最小近端串扰衰减量 在100m时的(dB) |
20 | 8 | 41 |
31.25 | 10.3 | 39 |
62.5 | 15 | 33 |
100 | 19 | 29 |
e.直流电阻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规定情况下,应符合下表5-10的规定。
表5-10 直流环路电阻极限表
链路级别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最大环路电阻(Ω) | 560 | 170 | 40 | 40 |
注:①100Ω双绞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19.2Ω/100m;
②150Ω双绞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阴值应为12Ω/100m。
f.传播延迟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延迟限值,应符合下表5-11的规定。
表5-11 最大传播延迟限值表
测量频率(MHZ) | 级别 | 延迟(μs) |
0.01 | A | 20 |
1 | B | 5 |
10 | C | 1 |
30 | D | 1 |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的最大传播延迟不得超过1μs。
g.纵向差分转换衰减
综合布线系统的纵向差分转换衰减(平衡)限值,应符合下表5-12的规定。
表5-12 纵向差分转换衰减限值表
频率 | 最小纵向差分转换衰减限值(dB) | |||
(MHZ)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0.1 | 30 | 45 | 35 | 40 |
1.0 |
| 20 | 30 | 40 |
4.0 |
|
| 待定 | 待定 |
10.0 |
|
| 25 | 30 |
16.0 |
|
| 待定 | 待定 |
20.0 |
|
| 待定 | 待定 |
100 |
|
|
| 待定 |
注:纵向差分转换衰减的测试方法正在研究。
h. 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
综合布线系统的相邻线对限值应符合下表5-13的规定:
表5-13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限定值一览表
频率(MHZ) | D级(E)(dB) | E级(dB) | ||
| 通道链路 | 基本链路 | 通道链路 | 永久链路 |
1 | 57.0 | 57.0 | 62 | 62 |
10 | 44 | 455 | 54 | 55.5 |
100 | 27.1 | 29.3 | 37.1 | 39.3 |
200 |
|
| 31.9 | 34.3 |
250 |
|
| 30.2 | 32.7 |
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其值为在4对双绞线的一侧,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收线对产生串扰的总和近端串扰值。
N4= N12+N22+N32 ,N1,N2,N3分别为线对1,线对2,线对3,线对4的近端串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