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工学类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2018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一

2018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一

2018-04-25 15:09:34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填空题
点击查看答案2018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一 一、填空题(共48题) 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  柱 → 基础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2/L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2/L1<__2 _时为_双向板 。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 折算活载 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极限条件 、 机动条件 和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 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 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 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 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T形 截面计算,支座按 矩形 截面计算。 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附加箍筋或吊筋 。 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 整体抗倾覆 验算。 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论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水平简支梁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 ,式中的 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1.7~2.7 m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为宜。 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 、 装配式 、和 装配整体式 三种形式。 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四种。 28、肋形楼盖一般由 板 、 次梁 、 主梁 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当 时按 单向板 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 短 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 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当 按 双向板 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 双向板 ”。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 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 理想的弹性体 ,可按 结构力学 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 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 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 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 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 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 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 本跨内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 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 不布置活载 ,而在 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 ,然后 隔跨布置 。 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 ,然后 隔跨布置 。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 40、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 增大恒载 和相应 减小活荷载 的办法来处理,即以 折算荷载 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 不得进行 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 小 ,柱对梁的约束作用 小 ,故对主梁荷载 不进行 折减。

2018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一

一、填空题(共48题)

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__和    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2/L1≥_2__时为_  _;当L2/L1<___时为_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  ___和___  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 折算活载

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和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处,这是因为              。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           ,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              、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 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当配筋率较高即 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其内力重分布是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

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截面计算,支座按           截面计算。

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            验算。

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论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            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 ,式中的 称为          ,可取为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m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m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m为宜。

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                     、和          三种形式。

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                  、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四种。

28、肋形楼盖一般由                    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当 时按 单向板 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  短 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 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当 按 双向板 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          ”。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主梁有沿 横向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

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           ,可按           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

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                  中加以调整。

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        计算。

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计算。

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

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后取用。

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           ,            

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            ,而在            ,然后          

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          ,然后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或弯起的位置和          

40、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           和相应             的办法来处理,即以 折算荷载 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           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    ,柱对梁的约束作用     ,故对主梁荷载     折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