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经济类 > 市场信息学

2018年自考市场信息学章节核心考点:第二章(3)

2018-03-10 13:48:5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3 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把市场信息的基本形式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了解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市场环境中存在的事件大都是具有不完全信息的事件,具有完全信息的事件在市场环境中为数不多。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隐含着完全信息假定:消费者在任何时点上都了解市场上各种商品及自身相关的信息,生产者也知道各种与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信息,市场在供求的作用下出现均衡价格。

不完全信息更符合社会经济现实的原因:⑴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不是免费的,需要花费成本代价;⑵市场通信系统的局限;⑶市场噪音的干扰。

公共信息指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能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私人信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信息。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

公共信息使市场参加者成为市场活动中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受支配者;而私人信息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支配者。

市场参加者的私人信息优于公共信息,这种环境状态称为信息优势。市场参加者的私人信息落后于公共信息,这种环境状态称为信息劣势。

为什么说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⑴市场价格体系是通过市场参加者的共同知识来实现其支配力的。⑵没有市场参加者的共同知识,市场价格体系就不能发挥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和指导功能。⑶市场公共信息导致了市场支配力。

经验是市场参加者最为宝贵的私人信息。

私人信息的三种类型:⑴个人自身特征的知识;⑵个人行为的知识;⑶个人对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知识。

私人信息假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人们用各种形式的市场信号来传达自己拥有的私人信息,以求获得贸易过程中的收益。

“私人信息假定”的中心就是假设拖延行动和其他具有成本的活动为市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经济信号。

“私人信息假定”对市场效率的影响:⑴在传播途径上,私人信息通过个别交际网络而实现其对市场参加者的影响;⑵在传播频率与效率上,私人信息不在众多厂商中传播,但更能引起产商的注意;⑶从私人信息的预期效用上来看,可能导致偶然市场的形成,并相应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⑷在个别或非正式场合真实的显示私人信息,可以极大的提高市场效率。

对称信息指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即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对称信息环境有三类:一是市场参加者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二是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掌握有度量一致或度量相似的信息环境;三是市场双方都掌握有完全信息的环境。

信息的对称性可以定义为:可供利用的有关风险类别的信息同时被买卖双方观察到,并对实际双方都发生作用的环境状况。

导致市场信息非对称性的社会因素:①社会劳动分工;②专业化。

对称市场三类形式:①市场参加者双方都缺乏信息;②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完全程度大致相同;③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具备完全信息。

对称信息创造的是一种极端形式的市场。

在对称市场上信息中介商的作用:⑴在买卖双方都处于无知的状态下,信息中介商不仅充当信息分配者的角色,而且在交易市场中发挥价格制定者的作用;⑵在双方掌握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程度大致相同时,信息中介商的作用大大降低;⑶在双方都处于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信息中介商无法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非对称市场的三种典型形式:①买主和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市场;②买主与买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市场;③卖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产生的非对称市场。

非对称性市场存在的主要原因:⑴市场发育的不完善;⑵买卖者之间对产品质量信息观察的非对称;⑶买主之间对同一产品质量和价格信息掌握程度的非对称;⑷卖主之间对市场需求信息观察的非对称;⑸买主之间和卖主之间对市场信号观察概率组合的非对称。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