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1.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P16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P16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P16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有: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P16
5.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P16
6.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理论P17
7.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强调“两手抓”的战略方针。P17
8.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P17
9.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P17
10.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P17
11.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P17
1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P17
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18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8-19
(1)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2)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