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公共课 > 公共关系口才

2018年自考公共关系口才重点知识点:第五章

2018-03-05 15:06: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五章 公关口才的修辞手法

1. 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正确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应当是常见、易懂的事物;喻体和本体应当具有共同点;用以作比的事物应当积极健康。

3.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运用比拟应当注意:比拟应该体现当时的真情实感;用于比拟的人和物必须相似或相近;注意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4. 借代:借代的依据是事物的相关性。借代的方式划分为: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

5.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改为明喻。

6. 运用借代应该注意的问题:把握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被替代的本体必须明确,借代中的借体必须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能明白所指代的是什么;应当注意褒贬和场合。

7. 运用对偶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偶在口才实践中的应用,多以对联的方式出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对称”。对仗严谨是运用对偶的最基本要求,是指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用词的词性要对应。运用对偶时形式与内容应当统一。

8. 对比的种类: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分为两体对比和两面对比。

9. 运用对比应当注意的问题:注意不同的特点,两体对比常用于揭示对立,通过对比使其更加鲜明,两面对立常用于揭示事物内部即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全面认识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区别对比与对偶,对偶的主要特点是对称,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对立,对偶强调形式,对比强调内容,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

10. 排比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对比;句子的排比。

11. 运用排比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出发;视情况决定长短;正确使用提示语。

12. 层递的种类:递升型的层递;递降型的层递。

13. 设问的作用:吸引说话人注意,启发听话人思索;强调突出某些重要的内容;用于讲话内容的转折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问说理,可以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

14.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15. 反复的基本类型: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6. 修辞手法在口语交际中的综合运用:主要有连用和兼用两种基本形式。修辞手法的连用是指同类或异类修辞手法在某个口语表达中的接连使用,包括同类修辞手法连用和异类修辞手法连用两种形式。修辞手法的兼用是指在同一个口语表达中兼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