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考《现代汉语》章节复习题及答案27
10.比喻
(1)含义: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2)构成: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
(3)分类
①明喻,最典型的比喻,在结构上最为完整,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例如,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作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犹如银河系里灿烂的繁星。
②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岀现,但是喻词是“是、变成、成为、成了、等于”等。例如,
A.……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B.在那个年代,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③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中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A.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B.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
11.比拟
(1)含义: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2)分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A.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B.太阳露出了笑脸。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
A.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3)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①比喻离不开另外的事物(喻体)引发联想,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进行联想,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其重点在“喻”上,本体和喻体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②比拟具有思维的跳跃性,使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表现一种物我交融或情景相融的感受。比拟的拟体在句中可以不出现,只用那些与拟体相关的词语(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来达到引发联想的目的就可以了,而本体必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