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20 分)
1、【考点】第二十六节 《我与地坛》答案:B
解析:1、《我与地坛》运用了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落笔地坛,却泼墨母爱,似不相干,其实对 “我”来说,地坛和母亲都是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这在整体上就是一种象征性类比。故选 B。2、扩展:《我与地坛》是一篇情意深挚的记事散文。
2、【考点】第十二节 《垓下之围》答案:C
解析:1、《垓下之围》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 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致丰赡,艺术效果 十分显著。因此答案是 C。2、扩展:《垓下之围》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
3、【考点】第九节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答案:B
解析:1、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是从一般原理出发,经过一定的逻辑推演,从而得出一个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因此答案是 B。2、扩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是通过列举和分析若干“个别”,归纳它们所共有的质性,从而 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4、【考点】第九节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答案:D
解析:1、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在教学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答案是 D。2、扩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 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5、【考点】第二十节 《香市》答案:B
解析:茅盾曾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
6、【主考点】第六节 《论毅力》
【副考点 1】第二节 《秋水》
【副考点 2】第十二节 《垓下之围》答案:D
解析:1、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功亏一 篑”这一成语来自《论语.子罕》。2、扩展:《秋水》表达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
中心论点。《垓下之围》有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等词语。
7、【考点】第十二节 《垓下之围》答案:A
解析:1、太史公:即太史令,司马迁自称,故选 A。2、扩展:《史记》每篇传记文后均设“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以抒发他对传主一生行事、遭遇的总结性意见。
8、【考点】第十五节 《前赤壁赋》答案:A
解析:1、《前赤壁赋》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义 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见解)。文中的主客对话,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故选 A 项。2、扩展:《前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
9、【考点】第十五节 《前赤壁赋》答案:B
解析: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故选 B 项。2、扩展:(1)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2)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35 岁中举,以后屡试不中,退居嘉定(今属上海),教书授徒二十余年。
10、【考点】第十三节 《张中丞传后叙》答案:D
解析:韩愈,宇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与李翊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中国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A、B、C 项为干扰项。
11、【考点】第十四节 《再别康桥》答案:A
解析:《再别康桥》的写作特点之一是首尾呼应。首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尾段: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12、【考点】第十节 《八声甘州》答案:C
解析: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上片借景抒情,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写景中浸染了词人浓重的人生感叹。因此答案是 C。2、知识扩展:《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下片借事抒情,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临远思归之情
13、【考点】第十三节 《摸鱼儿》答案:D
解析:1、 辛弃疾的《摸鱼儿》“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因此答案是 D。2、A 项:李白《行路难》(其一)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3、
B 项:《鹧鸪天》是作者为悼念相濡以沫的妻子而作,字字悲切,如泣如诉。4、C 项:《声声慢》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宋代的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4、【考点】第十节 《八声甘州》答案:D
解析:“想佳人”以下,转换角度,驰骋想象,“从对面写起”,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从而把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悱恻动人
15、【考点】第十七节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案:A
解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16、【考点】第六节 《苦恼》答案:C
解析:《苦恼》描述了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 诉说。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能借此揭示出 19 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 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整体构思具有以小见大的匠心。
17、【考点】第六节 《苦恼》答案:C
解析:这篇小说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所以选 C。
18、【考点】第六节 《苦恼》答案:D
解析:小说围绕姚纳想向人诉说苦恼的可怜心愿展开情节,写他先后四次想向军人、青年、 看门人、年轻马车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无奈地只能向小母马倾诉,小母马不仅听他倾诉,还“闻闻主人的手”。
19、【考点】第六节 《苦恼》答案:C
解析:《苦恼》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能借此揭示出 19 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整体构思具有以小 见大的匠心。《断魂枪》展现了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人民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位置的孤寂与悲凉。《金鲤鱼的百裥裙》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麦琪的礼物》反映了美国下层 人民生活的艰难。
20、【考点】第六节 《苦恼》答案:D
解析:《苦恼》的主要情节是苦恼无处诉,只能对马说。这篇小说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 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0 分)
21、【考点】第五节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CD
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故 CD 属于分论点。AE 项属于中心论点,B 项属于论据,故排除 ABE 项
22、【考点】第五节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BCD
解析: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成语格言包括:“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故本题答案为 BCD 项正确。2、A 项:“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3、E 项:“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也”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23、【考点】第十二节 《声声慢》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A 项写出了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C 项“雁过” 表示时间为深秋,大雁南飞,为过冬做准备;D 项“黄花堆积”,一般菊花秋天开放,菊花都凋落了,说明此时为深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CD。
24、【考点】第七节 《长恨歌》答案:BCDE
解析:本题的破题点是“融情入景”。融情入景通俗来讲就是景物没什么改变,但其中渗透着情感,没有直露、强加的痕迹。BCDE 抒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纯用以景染情。而 A 项铃声本是清丽的,这里却改变了性质,变成了“肠断声”,显然是强加的结果,应是移情于景。故本题选 BCDE。
25、【考点】第三节 《宝黛吵架》答案:ABCD
解析:《宝黛吵架》中,二人吵架所体现的行为、心理特点有爱得越深,争吵越多 、假意试探,言不由衷、旁敲侧击,节外生枝、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三、词语解释题(共 10 题,共 10 分) 26、【考点】第十二节 《垓下之围》答案:伏:通“服”,心服
27、【考点】第十六节 《先妣事略》答案:问遗:问候和赠送物品
28、【考点】第十三节 《张中丞传后叙》
答案:诣:到,往
29、【考点】第七节 《容忍与自由》答案:戒律:警戒和约束
解析:“戒律”是指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此处应解释为“警戒、约束”。
30、【考点】第十三节 《张中丞传后叙》答案:辞服:说了屈服的话
31、【考点】第九节 《虞美人》答案:几多:多少
32、【考点】第九节 《虞美人》答案:了:终了,完结
33、【考点】第七节 《长恨歌》
答案:参差:这里意为仿佛、差不多
34、【考点】第二节 《婴宁》答案:幸垂:希望给予
35、【考点】第六节 《苦恼》
答案:老龙:原文是“高里尼奇龙”,神话传说中的一条怪龙,这里是骂人的话
四、综合题(共 5 题,共 30 分)
36、(1)【考点】第一节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 【考点】第一节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孟子对曰”运用了类比论证法。
(3) 【考点】第一节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这里体现了孟子散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论辩艺术。
37、(1)【考点】第八节 《咬文嚼字》
答案: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文字的运用要避免陈词滥调,也就是要有创新精神。
(2) 【考点】第八节 《咬文嚼字》
答案: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或例证法。
(3) 【考点】第八节 《咬文嚼字》
答案:(1)文中的比喻句: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2)文中形成对偶的词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8、(1)【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使用了“借举止抒情”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
(2) 【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诗中的象征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它是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道路的 艰险。
(3) 【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诗歌反映了诗人一方面是深受现实压抑的痛苦,另一方面是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对本身 才能的充分自信。
39、(1)【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既对朝廷昏暗、仕途艰难愤懑不平,又执着追求理想、坚信未来。
(2) 【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诗中比兴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该诗句的含义是以路途艰险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险。
(3) 【考点】第五节 《行路难》
答案: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典故抒情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0、(1)【考点】第三节 《宝黛吵架》
答案:这段文字写出了宝黛二人爱之愈深,冲突愈强,争吵愈烈的心理情态。
(2) 【考点】第三节 《宝黛吵架》
答案:这段文字描写人物运用了行为举止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3) 【考点】第三节 《宝黛吵架》
答案:“宝玉砸玉”这一情节,表现了人物内心激烈的冲突,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
五、作文题(共 1 题,共 30 分)
41、【考点】作文
答案: 乡愁
或许对于一个 13 岁的孩子来说,家乡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更不要说常年在北京生活的我了。然而那天,站在北京繁华的立交桥上,不知怎的,我却不由得升起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浓浓的哀愁。 那是一个初秋的星期五,因为要布置考场,所以我回家的时候,正赶上上下班高峰期,天也黑透了。在地铁站和同路的同学分别后,我踏上了拥挤的立交桥,努力地想要穿过人流,到达对面。 然而就在我快要成功的时候,人流又把我挤到了栏杆边, 几次努力未果后,我放弃了挤过这波人流的想法,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大波人流的涌过。扶着栏杆,我第一次仔细地观察夜幕降临后的北京,在灯光的照耀下,即便是夜晚,北京也依然璀璨。车道和人行道一样拥挤,在暖黄色的路灯光和耀眼的车灯光的交织下,一条灯河
远远地蔓延开来,仿佛看不到尽头。这条灯河的光芒遮住了银河和星星的光辉,连月亮都显 得那么苍白无力、黯淡无光。
北京的夜晚虽然和白天一样耀眼,但是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真实感。眼神随着灯河越飘越远,飘啊飘啊,仿佛飘回了我的故乡-四川。虽然我很少回四川,但是春节的时候我一定会回去。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香喷喷的年夜饭也不是过年的红包,而是泛着银光的江面和长长的灯河。四川的夜晚和北京的夜晚是不一样的,四川的灯河和北京的灯河也是不一样的。 四川的灯河是由两排大红灯笼组成的,在漆黑的深夜,与星空、月亮相辉映,洒下点点温暖的橘色淡光;四川的夜晚是静谧的,偶尔有一两个人骑着摩托车滑过灯河,灯河便泛起点点涟漪,细细碎碎的灯光的波纹就这样悄然温暖了急于归家的人的心。
与温暖的灯河相反的是泛着银光的江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江面便会笼上一层薄薄的雾,那是平静的江面最危险也最为神秘而美丽的时候。恬静的玉轮在洒下一片柔和的月光 的同时,也洒下了一片宁静。江边泊着几条小木船,它们就像酣睡中的婴孩,盖着月光织成 的被子,幸福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安静而又满足地做着甜蜜的梦。
待我回过神来时,已然被人群裹夹着走下了天桥。倏地,我的胸腔被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忧伤填满,那满满的,全是乡愁。
热门推荐: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推荐阅读:
2022年4月各省自考准考证及考试通知单打印时间及打印入口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