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货币银行学 > 2018年自考《货币银行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货币银行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2018-04-02 17:23:13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单选题
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D 5、A 6、B 7、A 8、A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CE 4、ACDE 5、BD 6、BCD 7、CD 8、ABCE 9、ABCDE 10、BD 三、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的借贷行为。 2、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3、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4、回购协议:是由借贷双方鉴定协议,规定借款方通过向贷款方暂时售出一笔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换取相应的即时可用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价格购回这笔金融资产的安排。 5、票据: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切票证。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债券、本票、提货单、车船票、借据等。狭义的票据,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由自己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本章所指票据仅指狭义的票据。 四、辨析题 1、错误。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正确。 3、错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五、简答题: 1、试比较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 1 )形式不同 银行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存款和贷款。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 ( 2 )地位不同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在现代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商业信用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 3 )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实质上充当中介人,即职能资本家与资本是以银行为桥梁形成借贷关系的。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买卖和借贷同时出现并存在,因此效率高。 (4)信用规模与方向不同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果借贷双方没有发生买卖关系就不可能提供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能较好地克服商业信用的这一局限性。。 (5)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不同 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往往是不一致的国家可以管理的,可以做到反周期。 商业信用的动态和规模与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一致的,它会导致经济的波幅更大。 (6)信用工具不同 银行信用的信用工具为银行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存款单,信用卡等。 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为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 2、试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答: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权利不同 (3)期限不同 (4)收入分配形式不同 六、论述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 1、答: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通过银行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 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用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1)信用由于其盲目性而加剧了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家总是通过信用把资本投入到高额利润的生产部门中去,从而造成这些部门的过度膨胀和其他部门的萎缩,导致了各部门间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 (2)信用可以造成虚假的繁荣。信用使买方不用立即付款,因此当生产过剩时,仍会出现对商品的需求,使本来已经过剩的生产继续盲目发展,从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二章 信 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2、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 )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国家信用 D、商业信用

3、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时,让渡的权利是( )

A、资本的所有权 B、资本的使用权

C、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既无所有权,也无使用权

4、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国家信用 B、国际信用

C、商业信用 D、银行信用

5、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6、下列哪一种信用形式属于间接融资方式(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7、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券或产权的融资方式是( )

A、直接融资 B、间接融资

C、信托信用 D、租赁信用

8、信用最基本的职能是( )

A、动员和再分配资金 B、企业初次分配

C、财政再分配 D、支付中介

9、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 )

A、再生产过程中的闲置资本 B、固定资本的闲置部分

C、食利者阶层的资本  D、社会各阶层的资本

10、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 )

A、G--W-G B、G-G'

C、G--G  D、G-W-G'

二、多项选择题

1、高利贷信用的特点是( )

A、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B、剥削比较重

C、利率是适合生产发展的 D、有较高的利率

E 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关于信用对现代经济作用的理解中,概括正确的是( )

A、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B、信用可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C、信用可以加速资金周转

D、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E、信用可能使生产和需求脱节,导致经济危机

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 )

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 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

C、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

E、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

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产生的基础

C、银行信用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完善 D、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E、二者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 F、银行信用将独占信用舞台

5、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

A、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B、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个人购买消费品

C、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生产消费品的企业 D、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

E、银行对个人办理支票业务

6、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 )积极作用

A、信用中介 B、弥补财政赤字

C、筹集建设资金 D、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E、增加税收

7、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所有权转移 B、属于物质运动形式

C、到期偿还  D、支付利息

8.信用产生的原因( )

A、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B、私有制的出现

C、贫富两极分化 D、高利贷的盘剥

E、商品或货币占有不均衡

9.现代信用最主要的形式有(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政府信用 E.消费信用

10、下列信用工具中,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有( )

A、优先股 B、商业汇票

C、公债券 D、支 票

三、名词解释

1、信用 2、直接融资 3、间接融资 4、回购协议 5、票据

四、判断题

1、商业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不能代替商业信用。( )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银行存贷款业务。( )

五、简答题:

1、试比较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2、试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六、论述题

1、论述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