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1)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什么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居垄断地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以农业小生产为本,商品经济不发达,新闻传播发展迟缓,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行业。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刊,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实现近代化和大众化,即在报业中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方法,报刊面向社会大众,报业成为独立的社会行业之一。在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鸦片和种类商品,还在西式的学校、医院和报馆,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割让土地,“国中之中”的租界出现了,外报也从此开始在中国许多城市出版。
外报有一些中国古代报纸所不具有的特点:①在办报思想上,每一家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并公之于世。反观中国古代报纸,却找不出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办报方针的文章。②在内容和版式上,外报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文艺作品(副刊)、广告为基本内容的格局,而邸报、京报始终以官方文书为基本内容。③在机构设置与专业分工上,外报的报馆是独立的机构,办报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报馆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从出报到营销能有序地运作。从最早的外报起,就有专门的编辑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处理稿件外,还要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由于采访新闻的需要,专做外勤的“访事人”(访员)也应运而生。④在新闻舆和印刷技术上,当邸报、京报还在手抄、木刻活字(或胶泥活字)印刷的时候,外报已经利用近代科学技术传输稿件和排印报纸。⑤在传播范围和效果上,邸报传递的是官方文书,主要在官吏中传播,范围很小,发布者不会很多,报房评价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普通商品投向市场,不会重视其传播效果和影响。而外报面向社会发行,办报者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和市场意识,他们努力使报刊满足读者的需求,强化传播效果,扩大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