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学考试《社会行政》章节练习题及答案49
六、论述题
一、论述决策的一般程序
(1)发现问题。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界定问题,理解问题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2)确定目标。明确问题后,就需要确定目标。
(3)拟定方案。确定目标之后,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要制定多个备选方案,以从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方案。
(4)比较、分析方案。社会服务项目的确定是众中选优,所以需要决策者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5)选择方案。在仔细权衡每一项方案的正面或负面的后果的基础上,选择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区需要的最满意和可行的方案。
二、论述社会服务计划的程序
(一)、确定社会需要。(1)问题识别。指确定可能的服务对象的人数,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的严重性。(2)因果假设分析。有什么样的问题归因就会有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案。(3)评估需要。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社会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规范性的需要、比较的需要,对其需要进行评估。
(二)、提出备选的服务方案。指根据调查和预测的有关数据、资料,尽量发掘各种可行的计划草案,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估。
(三)、选择方案。(1)方案的评估。选择方案就是决策者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选择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区需要的理想和可行方案。(2)可行性方案的选择。当机构思考方案是否可行时,通常考虑三种可行性:政治制度的许可性、经济的可接受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三、论述社会服务计划制定目标的要求?
答案:第一,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首先,清楚明白目标可以防止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介入工作的分歧,使双方能够投入工作过程。
其次,目标陈述要入在介入工作期望建立的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上,而不是将消除负面态度和行为作为目标进行陈述
所谓消除负面态度和行为的目标是将重点放在服务对象要放弃的部分,如打架、逃学等。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消除负面态度和行为无疑是建立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的前提,但是,如果将目标入在这些“负面”目标上会使服务对象因这些日常习惯不断被提起而感到沮丧
所以,有益的做法是将正向态度和行为作为目标陈述,即使服务对象要做的有益改变和成长作为目标的界定重点,强调服务对象的成长目标以及具体的指标。
正向的目标是获益性的,而非损失性的,它能够减缓服务对象的反感而增强其正向态度和行为的动机,是一种优势视角,能够激发和调动服务对象的潜能。
第二,目标要可测量
以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行为介入目标,这样目标就很具体,又可以与改变前进对比,从而能够测量。一个非常宽泛的目标,如帮助服务对象感受好些,或促进服务对象的亲子关系等都不够具体、详细,等于空设。
第三,目标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介入目标应是可行的。这需要考虑服务对象的动机和能力、能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工作者的专长等因素。切忌目标大而不当,不能在一定时期实现,使双方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收到挫折。此外,计划的目标还要是服务对象容易理解的,有能力达到的,有资源支持目标的实现。因此,目标要具有可能与现实性。
第四,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
给出或者制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表,作为考核指标。
例如:“帮助小明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这一目标虽然清楚标明了改变的行为和期望,但其中的时间并没有很清楚地设定。为清楚标明完成目标的时间,可将上述目标改为:“到2007年9月,每天花三个小时完成作业,到10月31日每天用2小时完成课外作业”。
第五,目标应与结构功能保持一致,与工作者的能力相符,并符合法律和社工伦理。
热门推荐: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