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人体解剖生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3章(7)
四、简答题
1、简述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上,中枢突由后根出入脊髓后组成薄、楔束,沿后索上行至延髓,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换元后组成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内侧丘系)继续上行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
2、简述小脑的分叶与功能。
①、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
②、前叶(旧小脑):与调节肌紧张有关;
③、后叶(新小脑):协调随意运动。
3、下丘脑有哪些功能?
(1)内分泌中心。
(2)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
(3)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4、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2)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
(3)适应现象: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开始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4)编码作用:即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5、内脏运动神经的机能特点。
(1)双重支配:交感和副交感,作用相互拮抗。
(2)具有紧张性:静息条件下,自主神经经常有冲动发放至效应器官,使效应器官处于持久活动状态。
(3)有外周抑制现象。
(4)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5)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的稳态。
6、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
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此反射称之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是由缓慢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7、突触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特点:
A、单向传递;
B、易疲劳;
C、有突触延搁现象;
D、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
E、有总和现象: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8、大脑皮质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投射特点。
投射特点:(1)交叉投射,但头面部躯体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2)倒置安排,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3)面积差异,代表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
9、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特征
(1)、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控制对侧的肢体运动;
(2)、具有精细的技能定位;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
(4)、电刺激使个别肌肉收缩,不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收缩运动。
10、简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各种特殊感觉传导通道,通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引起特定的该觉。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部分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然后进一步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没有专一感觉传导功能,因而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与觉醒状态的维持有关。
11、简述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1)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2)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3)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4)所有的运动神经。
(5)极少数交感纤维的节后纤维。
12、脊休克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表现?
(1)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2)表现为:脊休克时断面下所有反射均暂时消失,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同时骨髓肌由于失去支配神经的紧张性作用而表现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血压下降。
13、脊休克的发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
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14、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
(1)锥体系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2)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1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的活动等,在保持肌的协调和适宜的肌张力的情况下,锥体系得以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
15、简述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6、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Na+离子内流,突触后膜上发生去极化,产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7、简述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的位置: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髓交叉;
(3)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体表感觉区;
18、简述抑制性突触传递的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Cl-离子内流,K+外流,突触后膜上发生超极化,产生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9、简述锥体系的传导通路?
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皮层脊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而皮层脑干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锥体系由2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位于皮层运动中枢,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运动核或脊髓灰质前角。锥体系的主要功能发动随意运动。
20、自主神经的功能特征。
(1)多数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者作用拮抗;
(2)具有紧张性;
(3)外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
(4)具有相对自主性;
(5)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