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病原生物学及检验》模拟试题六十二
五、问答题
1. 试述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2. 试述推荐Mb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cTnT或cTnI为确诊性标志的理由。
3. 试述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4. 试述B钠尿肽的来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5. 试述推荐测定 NT-proBNT取代BNP测定的理由。
参考答案:
五、问答题
1. 试述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包括: ① CRP和有关致炎因子结合后,可促进单核细胞粘附和迁入内皮下层,形成巨噬细胞。 ② 促进巨 噬细胞 和分泌型平滑肌细胞形成泡沫细胞。 ③ 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和活性 。 ④ 刺激 多种参与 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的细胞因子分泌。
hs-CRP 是AS炎症状态危险因子中目前唯一实际应用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只有检测到CRP轻度升高(1~10mg/L)的状态才有价值。若 hs-CRP>10mg/L, 则 可能存在 其他急性炎症,应在控制后重新测定。 hs-CRP 亦是AS病变活跃,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标志。现推荐CHD尤其是ACS患者应常规监测 hs-CRP ,以预测AMI和冠脉性猝死等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 hs-CRP 升高者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2. 试述推荐Mb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cTnT或cTnI为确诊性标志的理由。
答题要点: Mb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较小仅17 kD,故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可大量漏出至血中。在AMI发生1h后,血中Mb水平即可高于参考范围上限;4~12 h达峰值,可达参考范围上限的8倍以上。
cTnI、cTnT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心肌含量高。但因其主要以细肌丝的结构蛋白成分存在,仅少量(3%~6%)存在于胞浆中。心肌损伤后4~8 h血中方可检测到有诊断意义的升高,可能为胞浆中的游离部分逸出。随着细肌丝结构破坏,cTnI、cTnT大量释放至血中,约24~48h达峰值, 为参考范围上限的数十倍。因此,二者为目前公认的AMI最佳确诊性标志,但不是理想的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 。
3. 试述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答题要点: 存在典型的梗死性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变者,不要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即应作出AMI诊断,立即开展治疗。对这些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认 AMI 诊断,判断梗死部位的大小,检查有无再梗死、评估干预效果等。
对约占无典型梗死性心绞痛和(或)心电图改变怀疑为 AMI 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可作出或排除AMI诊断。对发病6h内的患者应检测早期损伤标志物Mb;而6h~5d以内者,则只需检测 确诊性标志cTnT或cTnI 任一项,未开展cTnT或cTnI检测时,发病6h~36h以内者可以CK-MB质量测定替代。对诊断困难者可在入院时、入院后4h、8h、必要时l2h各测定一次,减少漏诊或误诊。
4. 试述B钠尿肽的来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心室肌和脑细胞1号染色体上BNP基因可表达134个aa的前BNP前体 (proproBNP),在胞内水解下信号肽后,108个aa的BNP前体(proBNP)始释放至血中。,proBNP进一步水解为32和76个aa的BNP和BNP前体N端肽(N-terminal proBNP, NT-proBNP),分子量分别为4 kD和10 kD。
B钠尿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 辅助CHF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及疗效评估; ② 心衰的风险分级和预后评估; ③ 呼吸困难是否心衰所致的鉴别诊断。但除HF外其他任何可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的病症,亦可导致B钠尿肽升高。因此,BNP不能作为HF的唯一诊断指标。
5. 试述推荐测定NT-proBNT取代BNP测定的理由。
答题要点:由于释放至血中的BNP前体在血中肽酶作用下,等摩尔生成BNP和NT-proBNT,二者均可反映BNP分泌状况。但BNP半寿期仅20min,血中浓度低,血浆中亦易降解失去抗原性,导致假性降低。NT-proBNT半寿期长,不易降解,血中浓度高,易检测。因此提倡检测NT-proBNT。若检测BNP在采集血液后应尽快完成。
热门推荐: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