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心理辅导和教育咨询
1、学习心理辅导的内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30年代前。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后。
2、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
二,是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创新的学习能力;
四,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心理辅导;
五,及时发现阻碍学习进展的因素
六,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要配合日常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性和形成性的评价。
3、创新能力的因素和阻碍:
日本心理学家恩田等认为创造性思考由以下四个因素组成:
流畅性、柔软性、独特性、具体性。
在以上四个因素中,独特性最重要。
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的培养也由一些阻碍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认知上的障碍。
第二,文化上的障碍。
第三,感情上的障碍。
第四,人格上的障碍。
第五,教育上的障碍。
4、学习评价体系:
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活动三方面要素构成。
5、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短期的诊断性评价方法,主要分三种:
一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学科内容时,对学生预备性知识、技能、即先行的学习能力的诊断。
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对新的学科知识的了解多少,进行事先的确认。
三是对学生学习样式、学习类型进行心理测量
长期的诊断性评价有来两种:
一是,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理解能力的诊断评价,其中包括必要的智力测量、标准学习能力测量和学习成绩测量等。
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性格特征方面的诊断,以发现学习困难问题产生的结症。
6、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问答法、观察评定法、报告法和作品展示法等。
7、诊断性评价:
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已具备的必要的学习能力、兴趣、态度,包括已具有的基础知识、技能等各种教学信息,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建立在学生的适应性和能力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教育手段。
8、形成性评价:
是在一定的教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展开,对所期待达到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教与学的活动自行调整和修正,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9、学习困难:
儿童的学习活动不能达到与其实足年龄相应的教育程度水平,其学业成绩、技能、知识发展受到明显的损害。
10、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两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1)协助教师要做好学习辅导工作:
第一,老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智力。
第二,正确评价和认识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第三,正确评价男、女生的智力差异。
第四,积极帮助学生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五,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
第一,对学习动机的辅导。
第二,懂得激励作用。
第三,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
第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对考试焦虑心理的辅导。
11、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第一,思考柔软性训练:
1)从固定的思路中解放出来;
2)思考方向的变换
第二,创造思维的训练:
1)KJ法
2)NM法
3)等价迁移思考法
12、学习困难儿童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的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敢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称之为厌学症。
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由于学习的不适应造成成绩不好,称之为恐学症。
以上两个层次学习困难儿童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第三层次,
学习障碍(LD)学生智力在弱智边缘,且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平衡,这与中枢神经机能异常有
13、学业不振:
指有学习欲望,但学业成绩不高,常常处于受挫状态,由此引起的学习自信心丧失。
14、学习障碍:
听、说、读、写、思考和计算等能力方面有缺陷,特别是在语言方面的表达,写作、理解和使用上,以及在心理上有一项或数项明确障碍的儿童。
15、学业不振的辅导:
1)学科辅导;2)生活辅导;3)心理辅导;
16、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辅导:
诊断的层次有三:
第一层次,是进行行为观察和心理测量。
第二层次,是根据具体案例进行个别、特殊的学习能力诊断,对学习障碍的类型进行识别。
第三层次,是微细神经症状检查等。
*辅导
措施——
第一,是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别教材、教学用具的开发;
第二,在读写、计算、认知等具体的各个学科中,设计特别的学习课程
第三,改善他们不适应的认知、行为的特点,积极调解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第四,要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改善他们的大脑反应机能
第五,开发学习障碍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