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2020年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密押卷及答案-简析题,大家可以收藏此页,以便刷题用。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四、简析题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盂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选自《冯谖客孟尝君》
(1)冯谖与孟尝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曰“客无好”、“客无能”的目的是什么?
(3)冯谖、孟尝君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4)“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表现了孟尝君的什么心态?
2.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请回答:
(1)项羽慨叹“天之亡我”,说明了什么?
(2)项羽为什么要将宝马赠与亭长?
(3)指出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3.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请回答:
(1)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这里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方法?
(3)这里揭示了都江堰的何种精神?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前赤壁赋》
(1)这里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2)这种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3)这里主要借用哪两种景物来抒情说理?
(4)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孺人之昊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先妣事略》
(1)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哪些品德?
(2)文中为什么要写“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3)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叙事特色?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
(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
7.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自刎而死。
——选自《垓下之围》
(1)这里表现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项羽整体形象有何作用?
(2)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3)写乌江亭长的行为和言语,对刻画项羽性格有何作用?
8.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选自《秋夜》
(1)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夜的天空,”的寓意是什么?
(3)从哪里可看出这夜空对民众的***?
(4)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9.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选自《都江堰》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本段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比较?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可是,我不敢同他谈翻译技术,因为我们两人的翻译方法不很相同。一则因为他译的是法文著作,从原文译,我译的都是英文转译本,使用的译法根本不同。二则我主张翻译只要达意,我从英文本译,只能做到达英译本的意。英译本对原文本负责,我对英译本负责。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他屡次举过一个例。他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场有一句“静得连一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但纪德的法文译本,这一句却是“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他说:“这不是译错,这是达意,这也就是传神。”我说,依照你的观念,中文译本就应该译作“鸦雀无声”。他说“对”。我说:“不行,因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话中不用猫或鸦雀来形容静。”
——选自《纪念傅雷》
(1)“傅雷”是个什么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2)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这表现了傅雷什么性格特点?
(4)这段文字与全文表现的傅雷的性格是什么关系?
11.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昔“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1)“往昔'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说明什么?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手法?
(3)重兴“香市”的是小商人,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说明什么?
更多的自考真题、模拟试题、笔记串讲、自考策略,请关注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