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点归纳3

2019-08-30 10:43:26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点击查看:2019年10月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单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多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多选)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论述)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续社会的发展。

(2)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多选)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简答)(单选)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续社会的发展。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合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单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多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方式和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单选)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质。

(多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发平可能较低,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高;

第三,(单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多选)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简答)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简答)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单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多选)生产关系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单选)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个类型。这两大类型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段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A,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一种客观过程,但却不是纯粹自发的过程,而是自发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2)生产关系的作用于生产力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后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地求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和确立起来,就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多选)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简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单选)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单选)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

(单选)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经济社会形态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单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

(多选)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有: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多选)人类历史的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单选)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单选)“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由各个个人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面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简答)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不矛盾的。

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于逻辑中。

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必的因果联系,即或然决定。

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限难的探索过程,是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多选)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单选)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

 

热点关注各省自考准考证打印     | 各省自考成绩查询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