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农学类 > 水产繁殖育苗技术 > 2018年自考水产繁殖育苗技术论述题专项复习七

2018年自考水产繁殖育苗技术论述题专项复习七

2018-03-07 14:01: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31、引种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每项3分)

答案:

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1、引种类型:

(1)移植-有些引进种则仅仅是扩大其分布区,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即为移植。

(2)驯化-有些引进种对新的环境不一定适应,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性训练,训练成功的生物将改变原有的某些适应性和遗传性,形成变种或品种。

2、利用类型:

(1)直接利用:是指引进的水产动物品种(包括各种野生种),引种过程没有改变它原有的性状,处在任何一个发育时期的群体均可作为引种材料直接从供种水域移植到受种水域,它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水温、水质、饵料、病虫害及种间关系等),并且符合当地生产形式的需要,经过鉴定,认为可以让它以新品种的身份直接参加生产。

(2)间接利用:

是指引进的自然种或品种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或者不符合当地生产需要,不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但又具有某些优良的、特殊的经济性状,此时可以通过选择(驯化)、杂交等手段将它们改良成为能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或者通过吸收杂交,将其优良的遗传性能转移到当地品种之中,育成新的品种。

3、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为驯化。

(1)对于水生生物而言,就是将受驯生物移入人工环境或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机体的某些改变适应人工环境或新的环境,使其获得可遗传性变异,或者使其原有的特性重新表达的过程。驯化工作往往是引种工作的一部分。

(2)驯化的实质:是生物的遗传、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变异与隔离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物自身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类型。


32、对引入水域生态条件的考察有哪些?(每项5分)

答案:

1、必须考虑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权衡其利弊。对引入肉食性凶猛鱼类要特别慎重,以免“引狼人室”,破坏生态平衡。

2、向一个自然水域引进一个物种,会对生物构成以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否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是引种工作必须重点进行研究的内容。

3、所以品种的引进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生态学评估。


33、引种时如何进行检疫?(每项3分)

答案:

1、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检疫,尽可能从无病虫害的水域引种。

2、尽可能选用未感染的材料或感染机会较少的材料(如卵子)用于引种。

3、对引种对象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并在原产地隔离观察1个月,证明无病虫害者方可引种。

4、运输前进行严格的消毒,运输途中要严防病虫害污染。到达目的地以后处理引种所用过的水体,保证杀死所有由生物体和水体可能携带的病原。

5、引入后第一年应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期间如发现新的危险性病虫害,应就地销毁。若经隔离饲养观察无检疫对象时,方能大面积推广养殖。


34、驯化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适应?(第一项5分,第二项10分)

答案:

1、动物引人新的生态环境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有两个途径:第一是直接适应;第二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这两个途径是互相关联的,通常二者同时起作用。一方面直接适应,逐渐调整其生理机能,另一方面在选择作用下逐渐改变遗传基础,完成引入种的驯化。

2、直接适应

所谓直接适应是指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入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引种对象能否直接适应取决于该物种固有的遗传基础和它对该环境的适应能力。

(1)有些种类只需短期的适应过程即可完全适应新的环境

这样的类型本身具有对引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只是由于其原生活环境中没有这一环境囚子,使得其这一能力没有得到表现。同样的道理,一些鲑科鱼类本为降海溯河类型,只是由于历史上某个时期不明原因导致其降海路线的断裂而使其成为陆封种类,天生具有适应高浓度海水的能力,需要一定的刺激作用方能唤起其原有的本能,所以这些鱼类只需短期的适应性训练即可适应高盐度海水生活。

(2)一些种类需经累代驯化

所谓累代驯化,是指引进种需要几代乃至若干代才能完成驯化过程。


35、从生物入侵的途径、危害及全球效应着手,分析如何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每项3分)

答案:

1、人类的盲目引进

人们为了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会有意引进一些物种,其中的一些未经严格论证盲目引进的种类可能发展到无法控制、泛滥成灾的程度,成为敌害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缺乏生态保护的意思,农牧渔业的引种成为生物人侵的“主要渠道”之一。

2、人类的无意携带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交通的发达、人类交际的频繁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各种交通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无限制的流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夹带外来物种。“搭便车漂洋过海(空)”;“压舱水”-泰晤士河“中华绒螯蟹”打洞。

3、生物入侵的危害

(1)物种水平上的影响

生物人侵者对被人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物人侵已使数以千计的土著物种灭绝。

(2)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亿美元的价值。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济上的影响

首先是潜在的经济损失,即农作物、家畜和渔业对象存活、疾病防治和产量的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是入侵的直接损失,包括检疫、控制和根除等方面的花费。第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损失,因为有些人侵生物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因素或致病寄生虫的载体或携带者。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联系老师答疑领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