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地区 > 全国 > 备考 > 2018年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2018年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2017-11-29 09:46:0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在中文专科课程里,古代汉语是公认比较难的一门。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的缘故,首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人气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一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绪论里说明了,课程的目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文选(文选的学习,有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用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很多人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的缘故。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汉语多单音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面对一种新的语言,当然是很难的。要克服这一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去认识。这一关一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一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鸡”、“汉”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復”和“複”。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里的通假字让很多人头疼。其实有一个诀窍,同音通假特别多。要记住一点: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音)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来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语音的变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来也不同音了(如“凭”和“冯”。它们的繁体字形是相似的),对于这类,还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记忆。


“六书”里面,转注可以不谈,假借也已经单列出来,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会意和指示。区别它们,只需要注意一个区别: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号(笔划)。


把“字”这个字单列出来谈一下。“字”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宫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婴儿之形。所以两部分组合起来之后,就表示孳乳、养育之义。“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义,也表声。由养育之义,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很多内容很难精准的翻译出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找译文。读古代汉语,其中的意思要慢慢体会,不要去读译文。否则你学到的还是现代汉语,不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这套教材的水平很高,能读到这么好的教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必因为太难而烦恼。这套教材比旧的三册版的教材在难度上已经降低了不少。真正有志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还应该把旧版的教材找出来读一读。


假如对于汉字学有一些了解的话,读古代汉语时会觉得难度并不大。古人用字,都是有道理的,了解了字的本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大有帮助。


我们往往会注意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异的部分,但不妨反过来多多关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近的部分,毕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相同部分还是很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对古代汉语的亲近感,有了亲近感,就会有兴趣,难度也就不知不觉的变低了。


成语由于语言形式固定,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里的语法规则、字义等,仔细琢磨成语,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很大帮助。


自考考试技巧:自考考试技巧问答汇总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没有选项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广东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宁夏
新疆
全部
大专
本科
高起本
全部
文史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教育类
医学类
法学类
农科类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您好,当前有专业客服人员在线,让我们来帮助你吧!